的准备,用了三天。
从天津到海州的海路,用了十天。
兵马下船后立即行军,边行军,边恢复建制,有跟不上掉队的,也绝不驻足等待。从海州到徐州,四百里路程,他们用了六天。
接下去,是从徐州到归德府的三百五十里,郭宁给了他们五天。
自古以来的强兵,多有擅长急行军的。不过短时间的奔袭,可以通过丢弃辎重,催逼将士的底力来实现。二十日里由海转陆,再长途奔走七百余里,对军队的训练水平、保障水平和士气,还有将领的指挥能力,都有极高的要求。
郭仲元展开军文看过,将之阖上交给傔从:“大师放心,郭某必定及时赶到。然则行军到此地,粮秣物资消耗甚多;另外,各部都需有经验的乡导引路。”
“徐州城里的储积,已经拨了一半出来。骡马、车辆、随行人丁齐备,还安排了医官若干,就在城北七里沟候着。”
骆和尚说到这里,看看身旁。
刘二祖此前得郭宁承诺,与骆和尚同为此行的副帅。可是定海军的整个体系轰然运转以后,他便明白,自己在泰山周边经营的局面与定海军的武力相比,无论各方面都差距极大,在拿下徐州之后,红袄军余部越来越像是配角了。
于是这几日里,他便愈来愈多地做了看客。不熟悉刘二祖的人,只当骆和尚身边跟了个老农。
虽是看客,安排地方乡导之类还不在话下,此时刘二祖挥手示意,立刻闪出数十条精壮汉子:“这些都是真正的地里鬼,闭着眼睛也能往来。”
郭仲元向刘二祖颔首,顾不得彼此寒暄,又问骆和尚:“毫、宿、寿、泗等地的金军很快就会折返,何人抵挡?”
“我自当之。”
“既如此,我不耽搁了……大师,这就告辞!”
郭仲元向骆和尚行个军礼,叫上了乡导们,随即转身匆匆离去。
他步入本方队列之后,急促的号角声此起彼伏,各部军官奔往中军队列领命,又纷纷策马赶回本部。中军队列里又奔出背扎靠旗的传令兵,一边狂奔,一边吹动声音尖锐的铜哨督促。
随着一道道号令颁下,将将渡过大河的整支军队猛然动了。
轻骑兵们连连打马,急奔向道路前方。步卒和重骑则按着军官们的指挥,一拨拨地汇入道路。
艳阳之下,人马的脚步瞬间在地面踏起了漫天烟尘。烟尘之下,百步开外就看不清队列,只见一面面高高打起的军旗。已经长途行军到此的将士们各自紧跟着本队的旗帜,或者小跑,或者快走,行列的秩序丝毫不乱。
第七百四十六章 风云(中)
天津府。
新修建的一处园林内,酒宴正酣。
耶律楚材一手执笔,一手握着酒盏。偶尔喝两口,然后往纸上涂抹几句。不过,他的诗才不佳,临场苦思许久,只得两句。什么“弦索词章且助欢,羡渠临老得安闲”,落在行家眼里,未免粗糙率易。
参加酒宴的文人不少,坐在客席首位的,乃是南朝权臣史弥远的特使宣缯。
此时不少人请宣缯评价下耶律楚材的诗作,宣缯打着哈哈,连道:“自然是好的!”
他们所处的这座园林是上个月新落成的,设宴的水榭地势甚高,紧靠着御河,可以俯瞰天津府西部的大片区域。这园林属于整个天津府营建的一部分,或许是为了让大宋的使者宣缯感到亲切,工程最后一部分做了许多紧急的调整,以使样式更符合南朝士大夫的审美。
园林正门以内,是鹅卵石铺就、曲折蜿蜒的小路,路旁有奇花异石,其中有两件姿态嶙峋,据说是从中都御苑里移来的罕见精品。花石之间,有清溪潺潺,有绿树婀娜,偶尔可见回廊水榭掩映在花木丛中。
抵达天津府之后,宣缯首先拜会了中都朝廷的忠臣耶律楚材,向耶律楚材表达了希望定海军出兵牵制开封朝廷的意思。耶律楚材并没有明着答应,也没反对,他只道,周国公正在山东海州巡视,两家恰好错过了;所以,须得等待周国公折返,才能决定。
宣缯便在天津安顿下来,起初几日,他很是焦虑,每天都询问郭宁的行踪,后来却慢慢放下了心。
一来,因为宣缯在此,耶律楚材将自己办公的驻所挪到了天津府,时不时地邀请宣缯参加宴会,待之十分客气优容。
上百年来,金人对宋国使者都傲然凌视,哪怕现在大金两分,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也很难改变。但耶律楚材和他身边亲信们,却丝毫都没有这种态度,他们对宣缯的殷勤,简直让人受宠若惊。
另一方面,宣缯提出,想要离开馆舍,出外走走逛逛,散散心。耶律楚材也同意了。
宣缯是谙熟实务的官员,很有眼力。史弥远让他来北方,本就怀着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意思。他一旦出外,虽然允许他走动的区域限于天津府的码头和馆舍周边数里,仍被他看到了许多东西。
他看到在潞水两岸地势低洼的盐碱地上,有数里方广的台基正被建造出来,有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