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将士们是有依靠的。
他们的依靠,是自己身边镇定自若的老卒们,是偶尔在队列间走动,安抚将士的军官们。所有人都一样的披甲持兵,在过去的数月里,他们接受了同样的训练,拿着同样的军饷,遵循着同样的军纪,彼此也渐渐有了同样的信任和共同认可的责任。
他们信任自己的主帅,坚信郭宁在任何时候,都能带领他们获得胜利。他们也深知自己的责任,决心为了自己在山东的家乡,为了亲人和家眷的未来而战。
当然,所有这些加在一起,也掩不过目睹敌军冲杀而来的紧张情绪。甚至一些老卒,在敌人渐渐接近的时候,也开始害怕。因为他们拥有与蒙古人厮杀的经验,所以清晰的记得,上一次与如此规模的蒙古军本部精兵厮杀,是在野狐岭,或者浍河堡,或者密谷口,每一次都是失败。
好在将士们已经和当初不同了。定海军长久以来严格的训练,将很多东西深深地烙进了他们的脑海,使他们能够展现出超过同时代任何一支军队的稳定和坚韧。
马蹄轰鸣越来越响,蒙古人呼喊的嘈杂声越来越近。被马蹄卷起的烟尘顺风吹入军阵,呛得人喉咙痒痒,想要咳嗽。
有士卒稍稍侧一侧面庞,视线余光扫过中军方向。中军将旗未动。有规律的鼓声隆隆不停,代表着中军没有任何新的指令。
包括张信在内的军官们开始大喊:“稳住!稳住!”
空气中忽然传出了尖锐的啸叫,所有的军官同时喝令:“举盾!”
盾牌的防御力越高,就越是大而沉重,将士们身披的铠甲,本身就份量十足,同时再举盾防箭,消耗的体力更多。哪怕是训练有素、膂力过人的士卒,一口气举盾的次数也有限。
所以,除了军阵外缘的将士以外,阵中将士只有在听到空气中传来箭矢破风的声音以后,才会举盾相迎。
数百面大大小小的盾牌被同时举起,使用枪矛的士卒则立即靠前,藉着前牌刀盾手的掩护。所有人的视野瞬间一暗,周边的环境好像也一下子安静了许多。
因为军械工坊的产能有限,暂且只顾到兵甲这些大头。所以盾牌这一块,定海军还没能做到统一制式。将士们手中的盾牌有缴获的皮盾,有自家制作的五边形联木牌,还有几面描着彩漆,是从南朝宋国那里流入的旁牌。
从盾牌的缝隙间向空中眺望,可以看到密集的黑点飞翔下落,那是蒙古骑兵在施展最拿手的驰射。箭矢从空中划着弧线,噼噼啪啪地打在盾牌上,就像下起了一阵急雨,叮叮当当地打在甲士的头盔和铁甲上,又像是一阵冰雹。
但无论是雨或冰雹都不持久,短短片刻就过去了。
将士们随着军官的号令放下盾牌。
盾牌砸在地面的沉重声响刚过,就听到队列中传来几声闷哼。张信立即问道:“怎么样?谁伤了?有没有死人?”
“老子中了一箭,伤了胳臂,没大事。”
“咱们这里都活着呢,旁边冯都将的手下死了两个。”
这点损失放在战场上,就等于不存在。将士们继续保持原有的队列,有个脸上密布麻点的士卒低声道:“冯都将他们有点倒霉啊,他们那片,前后都有大车成排掩护。大车的车厢木料那么厚,箭矢根本没有可能穿透……就这样也会死人?怕不是他们冲撞了什么鬼神……”
话音未落,张信已经劈头盖脸地骂道:“王麻子,你胡扯个屁!记下十军棍!”
王麻子“嘿”了一声,不说话了。他缩了缩头,开始端详自己的盾牌,把上面钉着的一支箭矢拔下来。
所有人都知道,敌人的奔射扰乱不会只有一次。蒙古人就像是草原上的狼群,拥有超群的韧劲和耐力,他们会不断地射击,不断地威吓,不断地寻找军阵中的破绽。
第一波过去了,下一波随时会来。蒙古人甚至可以反复绕阵奔射数十次,直到天黑才停歇,而次日继续毫无停顿地一次次重复。
所以,抓紧时间恢复体力,万一盾牌坏了赶紧修补才是正经路数。
在定海军大阵之外,阿儿孩合撒儿勒马眺望,看着己方四千骑兵分成三路,在军阵外围往复兜转了三次。
但这只是开始罢了。奔射袭扰是蒙古人最擅长的路数,要将这奔射袭扰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不止需要骑射之术,更需要精准的判断和良好的耐性。
此时蒙古军不断试探定海军的底细,而定海军报以莫测高深的静默姿态。看他们的阵型始终严整,想要试探出他们的底细,乃至制造破绽,可不是件容易事。
阿儿孩合撒儿绝对相信草原勇士的韧劲,但定海军也同样绝非弱者,所以,这种局面恐怕要持续很久。
第五百四十六章 韧劲(下)
阿儿孩合撒儿纵马奔回成吉思汗身边的时候,成吉思汗正在眺望着战局。
十余名腰带和头盔上装饰闪烁宝石的千户那颜散布在周围,俱都屏息凝神。
有个特别年轻剽悍的千户看着对面阵列,从鼻子里发出冷哼:“哼,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