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
魏楹点点头。
可惜老总管一离开便没了下落,而且要撬开他的嘴也不容易。
他有旁的可以令二老爷名誉扫地的办法,只是母亲的名声要恢复却不好办。
如今,各房再次联手,预备要把二房在外置下的私产弄回公中瓜分,够他们喝一壶的了。
魏楹、沈寄把风声放了出去,就不再过问。
因为他们的本意本就不是为了银子。
小厮来报,说四老爷、四夫人下午要上二房要银子去。
让沈寄和魏楹也过去。
另外三房、五房、六房、七房、十五房都要去。
不过,这个银子不是说的二夫人在外头的私产,而是二房欠下的六千两银子的丧葬费用。
之前老太爷的丧事办了大半。
四夫人把账本拿出来,银子不够了。
召集各房开家庭大会商量对策。
丧事办了大半,总没有草草了结的道理。
当儿子媳妇的便都只有说不够的各房再拿银子出来添补。
分家的时候嫡出的得双份,这会儿便也得出双份。
四夫人估算了一下,大约要超支三万两。
也就是说长房、二房要出六千两,其余各房三千两。
那个时候外头还有宾客在,自然没有拖拖拉拉的道理。
魏楹领头爽快的从账房点出了六千两银子,送到四房备用。
其余各房虽有不满也只有照办。
只有二房说他们没有分得银子,如今也拿不出这个钱来,一直拖着。
而当初就是二夫人把丧仪的格调定得偏高。
导致后来预留的六万两银子都不够花,需要各房再添。
所以二房这么说,各房自然不服。
只是当时还在办丧事,总不能几弟兄就闹了起来。
于是,四房作为管事的,咬牙把这六千两垫上了。
二夫人说有了银子再还,还打了欠条言明三年还清。
如今闹出私产的事,四房怎么还能耐着性子等二房三年还清?
于是,今天下午便要过去讨要了。
各房因为私产的事,自然是要过去壮声威的。
沈寄便问:“都是咱们家自己的人么?有没有请两位老太爷并老太太,还有太公那些族老?”
“回大奶奶,单是咱们家自己的人。”
“怎么也不闹大一点?好了,你去回复一声我们一准到。”
沈寄转过头看着魏楹,“四叔、四婶怕是不想闹大。要给他们一个机会,自己把产业交出来充公再分。可是二房又不是傻的,会肯才怪了。全是店铺,还都是赚钱的。”
其实,这份产业就算是挪用祖产的银子赚的,那倒也是二夫人的本事。
要让她全部充公沈寄觉得不公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