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二两娘子 第182节(1 / 2)

如今也不靠那个过日子,便有了灵感再画。

自从开始画以后,她在首饰设计这些方面还是下了不少功夫的。

而且容七少奶奶和徐五一直在和她通信。

信中也告诉她京城近期流行的衣服首饰,还附有图纸。

魏楹时常看她收到厚厚的一叠信纸,有一次好奇的凑过来看。

发现是这些就坐回去了。

沈寄这两年着实算是吃遍了四川了。

蜀人好吃也会吃啊,让她这个吃货大呼来对了地方。

除了宝月斋的首饰布料,她早就寻思开一家大酒楼了。

只不过光是开食坊有些不登大雅之堂,而且赚得也不是那么多。

她考察之后决定在蓉城开药膳食坊。

于是这一年都在和林大夫学习药膳。

对方对此也很感兴趣,沈寄准备到时候请他做个顾问。

她已经尝试着做出了十几道味道鲜美,不带药味儿药用价值挺高的药膳。

林大夫提供咨询,沈寄便在厨房里尝试配方。

魏楹吃了许久,只是不知道是药膳而已。

事后沈寄才一一告诉他,哪些是普通菜肴,哪些是药膳。

他隐约猜到了沈寄想做什么,态度是不反对。

沈寄要做生意,想他大力支持是不可能的。

所以,能不反对就行。

她这次想买的铺子便是派管孟去看的、位于蓉城繁华路段的一栋两层楼的宽敞铺面。

这两年,虽然家产之前因为资助邱成明的队伍败出去一些,但毕竟休养生息了两年。

再加上沈寄努力的开源。

家里的荷包又鼓起来了,可以支撑她做这件事。

魏楹说这一次考绩后多半就不留在南园县了,但是十之八九还是不会出蜀。

所以沈寄就打算在蓉城做药膳食坊。

那里的消费能力虽然比不上京城,但是达官贵人也还是有不少的。

而兼顾美食与药用价值的药膳,想必会很受欢迎。

而药效,就看魏楹这一年被粗通药性的她调理得面色红润,精气神又上了个台阶就知道了。

连魏楹前些日子都抓着她问,有没有吃了好生儿子的药膳,被她一顿好骂。

魏楹还笑着说是为她好,这个不但自己用得上,也肯定好卖。

沈寄倒还真的心动了一下,不过想想还是作罢。

回头万一谁生不出儿子来,或者说根本生不出来非得怪到药膳上头就坏了。

所以这一趟去蓉城她是打算把这件事办成的。

如今要回老宅,只好往后拖了。

“买还是买吧,那里就算自己不用,每年收几百两银子的租子也是不错的。”

没有时间做生意,那就把铺子租给人,倒也是一笔收入。

总好过银子白放着。

而且如果有可能,沈寄也想把京城卖掉的田和铺子买回来。

魏楹卖掉的是他母亲留给他的,没动沈寄的嫁妆。

她当时说卖那些嫁妆的。

毕竟那些是他母亲留下的,魏楹没听她的。

如今再找人去买肯定不是急着卖的时候的价格了。

不过陆陆续续也买回了二三十亩地了。

至于铺子,那么俏的地段,别人要价太高现在承担不起。

而且魏楹说没必要高价买回也就作罢了。

如今每年要往华安府寄三百两银子,这是当初魏楹信里许诺过的。

也算是帮衬那些读不起书的师弟们。

其中若有人能有金榜题名的一天,这也是笔双赢的长远投资。

今科大比迫在眉睫,他已经写信告知裴先生,若有到京赴考无力支付一路花销的,他可以资助。

到京之后也可以住到他京城的宅子去温书备考。

第137章

好像书院是有两三位师弟要来考试, 不过只有一人需要他的帮助。

而那些嫁不起人的贫女,也多亏他们每年资助的一百两银子,可以办妆奁嫁个好人家。

所以, 华安府的乡亲对他们夫妻还是感念有加的。

沈寄‘父亲’的墓地一直被照看得非常好。

这笔银子手头再紧, 沈寄都是按时如数送去的。

而里正也每年将账目清单送一份过来。

还有就是之前回淮阳去虽然留下一千两银子,托十五叔买了屋子将几房住在长房梨香院的族人迁出去。

但梨香院的格局被破坏得厉害, 里头许多东西也不翼而飞。

要完全恢复原状也是需要时间跟银子的。

每当手头松些, 沈寄也会寄银子回去专门做此事。

再有每年避不开的那些人情往来。

所以要在京城买回原来的铺子就有些吃力了。

于是这一趟去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