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话事人 第744节(1 / 2)

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开口嘲弄道:“看来能当使节的人不够杀了。”

李德馨正色道:“阁下贵为上邦大人,怎可”

砰!林泰来拍了下公案,淡淡地问:“你确定要与我讲礼?”

在朝鲜国大臣里,李德馨算是情商比较高的,此刻闭上了嘴。

如果面对别人,或许还可以据理力争一下,但面对这位林经略,作死那就真的会死啊。

林泰来感慨道:“终于来了个懂事的,赏座!”

等李德馨坐下后,林泰来就说:“皇帝诏书择吉日用龙亭送过江,贵国国王按仪注郊迎即可,记得要五叩三拜。

但我就先不过去了,毕竟这边事务实在太多,我无暇分身。”

然后林经略又说:“大明皇帝已经允许,贵国国王过江到辽东避祸。

所以接了诏书后,请贵国国王移居到宽甸堡,等待倭乱平定。”

李德馨犹豫了片刻后,答复说:“我国王上又决意,不过江避祸了。”

林泰来怒道:“当初是你们迫于形势,苦苦哀求过江避祸!

我大明皇帝怜悯你们,才允许你们暂居宽甸堡,结果你们王上现在居然又不想过江了?”

李德馨苦笑几声,那时候义州也岌岌可危,君臣在义州当然没有安全感,所以才想过江进入辽东避祸。

现在大明天兵云集鸭绿江对岸,这边义州也基本已经安全无忧了,那还去辽东寄人篱下干什么?

林泰来冷笑着说:“如果贵国王上不肯过江来辽东避祸,那我大明官军也绝对不会过江去朝鲜杀倭!”

李德馨:“……”

听你林经略这强迫语气,如果国王过了江进入辽东,到底是避祸,还是羊入虎口?

他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这次可能真会引狼入室了,林经略怎么看也不像是个良善人。

难道是想把王上骗过去,效仿楚怀王故事?

林泰来继续蛮横的施压说:“你们王上一日不过江,我们大军也一日不出兵!看谁先耐不住!”

李德馨忍无可忍的说:“林经略这种赌气话,不觉得如同儿戏么?”

林泰来答话道:“是不是儿戏,你试试看?”

如果换成别人说这话,李德馨只当是虚言恐吓。但是林经略说这话,他就不敢赌了!

以这位经略大臣的变态性格,大概真干得出来!

想了又想,李德馨只能说:“对此我无法做主,只能回去后报与王上。”

林泰来轻笑道:“不急!只要你们不急我更不急。”

李德馨感觉与林经略已经无话可说,便起身告辞。

林泰来却阻止说:“慢着!先不要走,再来商讨一下粮草的问题。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需要提前计算贵国到底能出多少力。”

李德馨宁愿直面倭兵去,也不想和林经略谈话,但没奈何,他身不由己。

(本章完)

------------

第六百八十一章 给我复述一遍

李德馨不情不愿的重新坐下后,一言不发,没有主动开口。

这林经略说是要“商议”军粮问题,其实就是想找己方索要。

但他又变不出粮草,巧妇难于无米之炊,他还能说什么?

林泰来先介绍情况说:“此次倭兵势大,本部院计划用一年时间驱逐倭兵。所需动用兵马预计十万,甚至还有可能在十万以上。

按这个兵力标准计算,正兵加民夫加损耗,预计未来一年需要军粮八十万石。

而目前辽东这边囤积军粮只有二十万,还有六十万的缺口需要解决。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问题就是这么个问题,不知贵国能为我们提供什么帮助?”

李德馨想了想后,回答说:“据我所知,平壤城中有存粮四万石,可先取而就食。”

又是这套说辞!林泰来猛然拍案,喝道:

“三个月前贵国就说,平壤就只有一千倭兵!诱导我大明官军数千人攻打平壤,结果惨败!

怎么?这次你还想故技重施?再次诱导大明官军急切攻打平壤?”

李德馨只能辩解说:“绝无故意诱导之意!只是我国有王京、开城、平壤三京,平壤最为靠近大明。

无论如何,肯定应当优先收复平壤以为基业,没有第二种选择。”

林泰来冷冷的说:“那请你明确告诉我,平壤城中到底有没有四万石存粮?”

李德馨垂下了头,低声道:“莫须有。”

林泰来真被气笑了,朝鲜国上上下下之不靠谱程度可见一斑,随即又捂着胸口感到心累。

就算倭兵第一军团小西行长占据了平壤,也不可能三個月把原有的四万石存粮吃光,更不可能吃饱撑着运走。

结果现在平壤城里到底还有没有存粮,朝鲜国都说不清!

只能说,原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