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话事人 第657节(1 / 2)

林泰来愕然,难道自己也被人预判了?

陈学士又补充说:“我们翰林的上升渠道其实并不多,在翰林体系内能升到三品就算是到顶了。

而孙继皋距离到顶只有一步之遥,很多人都想把他拉下来。”

林泰来只能说,政治这潭水真的很浑,连自己也有看不清的时候。

于是林泰来又问了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那陈学士你又图什么?”

话说到这个地步,陈学士直言不讳的答道:“如果在朝廷的动荡中,刑部和工部出现了侍郎空缺,我愿意调过去。

以你的能力,应该不至于制造不出这样的空缺吧?”

林泰来无语,这是一个翰林院掌院学士所应该说的话吗?

你吃了多少假药,才会想着由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调为刑部侍郎或者工部侍郎?

这要要写在里,会被人骂成不合理好不好?

“为什么?”林泰来问道。

陈学士风轻云淡的回答说:“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我调到刑部或者工部侍郎,就显得过于生硬。

所以就要靠你了!在别人眼里,我先得罪了你,然后被你报复,调到刑部或者工部就很合理了。”

林泰来再次重复说:“我问的是为什么!”

陈学士唉声叹气的说:“但凡能稳居翰苑,又有谁想去刑部或者工部?

去年出现灾异时,陛下承诺今年冬至立太子。

眼看着没剩几个月了,国本之争必将风云再起,而且前所未有激烈。

翰林本是天子顾问之臣,非常可能被寄以厚望,我这翰林学士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看来看去,还是刑部和工部最为安稳,而且又在六部范围内,名义上不至于算降级,以后再调动也方便。”

林泰来:“……”

难怪在一帮学士里,陈于陛能脱颖而出,安全度过政局最混乱的几年,成为原本历史上未来六七年内唯二经廷推入阁的新人。

原本历史上的赵志皋和张位不算,这俩是申时行推荐的,并非经过廷推。

林泰来回过神来后,质疑道:“可是你这样做,让别人看来,就是我林泰来霸凌和驱逐上官,对我名声不利!”

陈学士诧异的说:“在这方面,你还有名声吗?啊不,你还会在意这方面的名声吗?”

------------

第六百零七章 最大的善意

林泰来差点被陈学士这句话噎死,没想到这位平常看起来毫无特点的掌院学士也有偶露锋芒的时候。

“就算我的名声不重要,那我又为什么要帮你?”林泰来问道。

陈学士很肯定的说:“这不是你帮我,而是互相帮助。

你帮我调到刑部或者工部,我帮你解决孙继皋这个难题。”

林泰来不屑的回应说:“孙继皋于我而言,算什么难题?”

陈学士语重心长的说:“如果你把孙继皋罢黜,就等于是被别人利用了。那就显得你很蠢,你心里也不爽吧?

可是如果留着孙继皋在翰林院,继续担当庶吉士教习,你看着更不爽。

所以我有个办法,调孙继皋为国子监祭酒,就能两全其美。”

国子监祭酒和词臣体系是有紧密关联的,往往会作为词臣的迁转官职。

对于中低层翰林来说,去当国子监祭酒相当于升职,但对孙继皋来说却等于“流放”。

而且国子监距离翰林院距离比较远,相当于在物理意义上把孙继皋赶出翰林院了。

但国子监品级又不算低,对于那些与孙继皋竞争升三品、想拿林泰来当枪使的翰林们来说,孙继皋的威胁仍然存在。

最终不至于让林泰来像是个冤大头似的,卖苦力帮别人赶绝竞争对手。

林泰来琢磨了一会儿后,发现陈学士这个提议可能真是最稳妥的方案了。

但他还是犹豫着说:“国子监里有数千监生,让孙继皋去国子监,若他煽动监生、再起事端又该如何是好?”

反正网文里面都是这么写的,鼓动监生闹事乃是日常操作。

陈学士诧异的看了眼林泰来,你这九元真仙的脑回路怎么如此与众不同?

就国子监里那群老扑街,几千人加起来的份量也不如你一个九元真仙,你怕什么?

后世人总把国子监当“最高学府”,但在中晚明,翰林看国子监监生就像是清北本硕博一条龙看普通院校的成人本科。

不过看在寻求合作的份上,陈学士又很贴心的说:“那就让孙继皋去南京国子监,这你总不会再担心了吧?”

“那就没问题了!”林泰来彻底没了疑虑。

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赵志皋那样,从南京国子监冲出来飞黄腾达的。

词臣是一个名义上直属于皇帝的独立体系,不隶属于其他任何部院,内阁大学士等于是兼任词臣体系的总管角色。

像翰林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