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和闺蜜嫁进侯府吃瓜看戏(穿书) 第132节(1 / 3)

庆熙帝已经从最开始的兴奋逐渐丧失兴趣,没什么精神地摆摆手,“朕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原来他连个大学生都不是……这‘文抄公’除了会帮他科考舞弊,还有什么用处?”

老皇帝叹了口气。

跳跃的火苗映在老皇帝布满皱纹的脸庞,照亮他浑浊的眼球,曾经多么意气风发的少年,也逃不开岁月的摧残。

自大邺开国以来已有一百三十多年,他是萧家第四代帝王。

而萧家直系血脉共同保守着一个秘密——推翻前朝,打下这片江山的开国太祖,便是一位异世而来的“天人”。

他在临终前将这个秘密传给了下一任皇帝,并提醒他,将来若是遇到同样身怀奇技,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异人,要么许以重利,拉拢他为己所用。

若是不能拉拢,且对方怀有不臣之心,可速杀之。

太祖驾崩,大邺第二代皇帝便是庆熙帝的皇祖父。他即位后不久便很幸运地遇到了一位天人,并与他结为知己。

天人改良农具,选拔良种,大邺很快从战乱中恢复生息,蒸蒸日上,仓廪足食,不再有饿殍遍野的人间惨象。

他死后被追封三公,配享太庙,成为史书上君臣相得的一段佳话。

“皇祖父有十几个儿子,先皇当初非嫡非长,却能胜过当时的大皇子和太子,后来居上,被立为储君,全因他还在潜邸时就被一位天人选中,奉他为明主,誓死效命。”

庆熙帝陷入久远的回忆中,哪怕陆声已经听过这个故事很多遍了,却还要装出第一次听的专注模样。

“后来轮到我们几个兄弟成为皇嗣,便有了一个心照不宣的共识——谁能被天人选中,谁就会成为下一任帝王。”

庆熙帝低低笑了下,抬起自己已经衰老干燥的手背,仿佛要透过那些斑点看向过去。

“朕当时还是中宫嫡出的太子,名正言顺的储君啊,可其他兄弟依旧对皇位虎视眈眈,全都在暗中派出人手,寻找天人的踪迹,以为这样就能把朕从太子的位子上拉下来。”

陆声面露不忍,“陛下,都过去了。”

他是陪着庆熙帝艰难走过那段日子的,自然清楚他在那些难眠的深夜里,心头萦绕的不安和惊惧。

庆熙帝摇摇头,“说是过去了,但在朕的心里永远都忘不了。”

他当然也派陆声出去打探过——如果天人一定要选中一位皇子辅佐,为什么不能是他呢?他是太子啊,还不够名正言顺吗?

庆熙帝这个太子每天都活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陆声没有找到天人的下落,那其他兄弟们呢?是不是已经有一位天人悄悄住进了某个皇子府上,正谋划着如何推翻他?

“父皇晚年宠爱李妃,她的儿子一出生便被立为安王,受尽宠爱,父皇走到哪儿都带着他,连召见大臣议事,都要把安王抱在腿上,还让大臣们作赋写诗,夸耀安王的聪慧灵秀。”

庆熙帝眸光微闪,好笑地摇摇头,“若不是安王年纪尚幼,并未出宫开府,一直与李妃同住,朕都要以为他小小年纪就被天人选中,父皇要废了朕的太子之位,把江山传给他了。”

这种感觉就像头上一直悬着第二只靴子,迟迟没有掉下来,等待的滋味最是煎熬。

庆熙帝等啊等,一直等到先帝病危,他在龙榻上弥留之际,当着宗亲和六部长官的面,口齿清晰地宣布他驾崩后由太子即位,妥善安排好一切后,溘然长逝。

直到登基大典,庆熙帝祭祀太庙,敬告天地祖宗,成为大邺第四代帝王,他才恍恍惚惚地回过神来。

——原来,即便朕没有被天人选中,也能顺利继承皇位吗?

“自朕登基以来,兢兢业业数十载,夙兴夜寐,孜孜不怠,只盼上苍垂怜,降下天人,造福百姓,延续我大邺江山不朽之基业。”

庆熙帝老迈的双眼中闪过一丝困惑,问陆声:“你说,是不是朕生来不得天命眷顾,否则为什么皇祖父和先帝都有天人辅佐,偏偏就朕没有?”

陆声想也不想地摇头,“天命之说纯属无稽之谈,就算陛下没有天人辅佐,您这些年的功绩又不是假的,外面百姓都夸您是个公正清明的好皇帝,是明君。”

顿了顿,他又补充一句:“您没有天人辅佐也能做的很好,在臣心中,您比先帝和高祖皇帝都要厉害多了。”

庆熙帝愉快地弯起嘴角,虚点了陆声两下,“这话也就你敢跟朕说了。”

他打了个哈欠,面上露出几分倦意。

陆声扶着他躺回床上,庆熙帝背靠着团龙抱枕,幽幽开口。

“朕还是太子的时候,曾暗自发誓:如果能找到天人,而且他愿意辅佐朕即位的话,朕会赐他黄金万两,良田千亩;

待朕即位之后,朕发誓:如果找到天人,朕会封他为丞相,凌驾六部之上;

即位第十年,朕发誓:如果天人出现,朕愿意封他为国师,为他修庙立祠,永享香火;

即位第二十年,河间一带先后爆发旱涝大灾,朕发誓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