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好了,不会有人小瞧黛玉了,也不需要顾七七出面帮着主持婚礼流程了。
毕竟她也只有十三岁而已。
而且很多规矩都是满汉杂糅,她也不懂,就不参与了。
顾七七的县主府离郡主府并不远。
各朝代的郡主、县主府邸面积都不同。
大清尤其小。
顾七七的县主府虽然比郡主府还小不少,但也有五千平方米,建有近百间房屋。
原来是一个大官的府邸,被抄家了,就空了下来。
赐给顾七七当县主府只需换个牌匾,违制的地方查查,修修就好。
想想当今抄了多少家,就不难理解为何圣上大方赏她一座位置极佳的宅院了。
府里房屋倒是很新,家具也齐全,而且看着质量也非常不错。
可能刚抄不久,只是院子里的花草蹿得极高而已。
顾七七只给院子里买了几家子仆人看门、修剪花草、打扫卫生就算了。
别的不说,她一定要把黛玉嫁出去才会安心搬回县主府。
一晃儿,就开始走礼了。
顾七七插不上手,只看着就行。
黛玉未婚夫张家也开始准备下聘。
续弦袁氏,甚至几次三番主动登门和宫里嬷嬷商量婚礼流程细节。
因为圣旨中注明了大婚日子,时间紧任务重,又不能出任何差错,可不忙碌。
张大人在家看着袁氏风风火火的四处张罗,也回想起当初。
也是稀奇。
方大人竟然帮他嫡次子保媒拉纤。
他可是纯臣,嫡次子张文驰也是他的心头宝。
仪表堂堂、俊逸非凡、品貌俱佳、文武双全,是他用心培养的心尖尖。
因为连续守孝才耽搁了婚事,可是男孩嘛,无伤大雅。
还没等派袁氏出门打听婚事,这就被盯上了。
方大人虽然官级比他低,不过他们都是纯臣并无私交,能直接找上他,定然是早早起了心思的。
于是,就直接问出口:“方大人要为何人保媒?哪家姑娘?”
方大人一顿,喝了口茶凝了凝心神,还是直言:“老夫的同科:林海大人的独女,皇上新封的郡主:林黛玉。”
张大人都惊呆了。
方大人不顾张大人震惊的眼神,委婉地说明了黛玉的家庭情况,并无丝毫隐瞒。
因为他相信张大人的人品,亲事不成也不会泄露丝毫,并不会影响黛玉的声誉。
张大人却听得一愣一愣的。
他并不迷信,不信鬼神,一身浩然正气,并不嫌弃黛玉孤女克亲的身份。
而是考虑林家和贾家的政治关系更多,所以并没有一口回绝,而是要查查再说。
再说也不能一下子直言拒绝。
那样的话,方大人面子上也过不去,没必要。
结果,一查才知道。
黛玉比他想的还出色,品貌、性情,才华各个方面比他儿子只高不低。
而且还有些非凡手段。
第361章 林黛玉的小丫环(23)
皇上为啥封黛玉为郡主,他是有所猜测的。
当今对爵位可是吝啬得很,不是个大方的主子。
由此可以看出,皇上对黛玉的态度很明朗。
并无不妥。
张大人并不是顽固不化的大家长,行事很开明。
所以决定跟儿子细说一番其中原由,由孩子自己决定。
张文驰听罢也有所意动。
他是一个实干派,直接派人蹲守黛玉门前,打算偶遇一番,先瞧瞧人再说。
那段时间黛玉和顾七七天天出门踏青、上香拜佛,所以很容易遇到。
张文驰对黛玉一见钟情。
就像顾七七所说,这个世界没有不为黛玉倾倒的男子。
仙女就是仙女,气质非凡。
于是,当天下午,张大人下朝回家就得了儿子的准信儿:非卿不娶。
张大人倒是没见过黛玉,只是粗粗查了大体来历,但见自己眼光颇高的儿子深陷其中,想必黛玉果然不凡。
他并不阻止,痛快应了。
方大人第三天就得到了回话。
另一个赵大人也是第三天给的回话。
委婉地拒绝了,原因确实是孩子祖母嫌弃黛玉孤女身份。
方大人并不恼。
天底下像张大人的才是少数。
好在大户人家有操守,并不会泄漏消息影响黛玉清誉。
赵家那个男孩子甚至都不知道此事,只有赵大人和他老母亲知道而已。
换句话说,在赵家,黛玉第一关就没过去。
张家早早准备好了张文驰的结婚用品,如果不是意外频发,他早该结婚了。
继母袁氏从头到尾都不知道这其中的原由,只以为是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