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o3章(1 / 2)

完全就靠着贾府的月例银子过活。

林如海的兰台寺职位是虚构的,历史上不存在这样一个职位。

曹雪芹也是为了逃避密集的文网,亦幻亦真地杜撰了这么一个官职。

林如海肯定十分清廉,不然不会因为与贪腐官员对立被害死在任上,所以他肯定没贪钱。

但是当官都避免不了各方打点。

花出去的银钱肯定不少,这就会消耗不少贾敏嫁妆。

这方红迷认为别看林家四代列侯名头唬人,其实只是空有爵位并无实权。

也就说,根本没有什么地位和实际利益到手。

远的不说,林家远不如史家保龄侯尚书令高,没实权又要维持侯府门面和荣耀,只靠一些土地、铺子的收入必然入不敷出。

史家就是一门两侯,祖上也阔过,三代不也穷了。

这些侯府最大的支出就是年节向上献礼。

家家出多进少,排场又省不了,贪腐屡禁不止,怎么可能存下大笔财富。

就连贾府这种军功起家聚拢无数财富的国公府不也时常缺钱?

有时候甚至连月钱都发不出来。

【祝所有怀抱童真的宝宝们,六一快乐!与快乐撞个满怀!】

第345章 林黛玉的小丫环(7)

二太太也是因为要时常拿出嫁妆来贴补公中,才把管家权这个烫手山芋扔给了亲侄女王熙凤。

毕竟大宅门里的贪腐乱象更为严重。

总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顾七七当然也好奇,就直接问出口了。

黛玉听到顾七七的问题也是一叹,倒也没瞒她。

“我家祖上就在苏州,京城可没有祖宅,当初父亲在京任职按职位也只是买了一栋小房子够一个人住罢了。”

顾七七点点头,跟她猜测的差不多。

“父亲和娘亲成婚后就回姑苏老家了,父亲过世后倒是把祖上能卖的都卖了。”

提到父亲,黛玉忍不住面露思念。

“如果不卖也留不住,卖是卖了,却因为卖得急,价钱并不算高。”

其实黛玉只说了一部分原因。

类似林府祖宅这些产业,只会卖给族里,价格根本就不会定得太高,一般就是意思一下。

“加之路途遥远,我一个小孩子,这些财产就都放到外祖母那里保管。”

说着,黛玉看向窗外,轻轻叹道:“想必这些钱财早就耗光了,要是要不回来了。”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侯府再没钱,那些祖产、铺子数量也很庞大,换成钱也不老少。

可无论是明朝还是大清,对户绝之家继承财产都有政策限制。

林黛玉作为家中仅存的独女,能拿到手的财产十分有限。

林如海只能打着嫁妆的名义给她留些‘奁财’,黛玉根本拿不到父亲的全额家产。

这样一算,黛玉能拿到手的钱财最多五十万两。

而大观园筹建的时间就特别巧。

正是贾链护送黛玉返京之际。

虽说贾家为了省钱也是拼了。

建房的劳工能用家仆的就用家仆,还能用旧竹石、旧亭榭,修修改改接着用。

根本就不建新的。

但不管如何节省,采买戏班子,软装装饰、各种原材料,加上一起也花费了几十万两。

这个数字还是比较容易估算的。

乾隆修建‘清漪园’花费了400万两。

而‘清漪园’的规模大约是大观园的十倍之巨。

大观园的建设可不止花了黛玉一个人的钱,贾家还挪用了江南甄家的存款。

黛玉的钱是否全被挪用到了修园子上,答案已经不重要了。

不管她曾经有多少钱,如今确确实实全没了。

真真是一贫如洗。

想必林如海当时买的小宅子也早卖了。

不然租出去还得托付贾家照看。

本就没多少租金,完全没必要留下这个麻烦,再搭人情进去。

黛玉在京除了贾府,真没有落脚地了。

也难怪姑娘身边没啥人了,敢情都知道她没钱了。

“那姑娘现在真只靠贾府的月例过活了?”

黛玉叹息地点点头。

“就是这屋子里东西还是值些钱财。”

顾七七点点头。

这屋子里的东西都是黛玉心爱之物,肯定不是凡品,正经值不少钱财。

不过黛玉应该舍不得将书卖了换钱。

“我们先想办法把这些东西移出去吧?不然一样都保不住,以后可怎么生活,不能落到刘姥姥那样吧。”

黛玉一辈子没为钱发过愁,见过最穷的百姓可能就是刘姥姥了。

顾七七只能拿刘姥姥来举例,给黛玉分析利害。

好在皇上下令只是抄家并未连座,黛玉性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