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出万全之策,无奈地点了点头。
“还有临江城的铺子,我已找好木匠,让他打造几副放置瓜果用的货架。等乐行老板收拾妥当,我们随时可以开张。”
“不过,”池也稍作停顿,小跑到沈青宛身后,讨好地捶着她的肩膀,“名字还没着落。”
池也是个取名废,只能将希望寄托于沈青宛。
闻声,沈青宛只觉脸颊发热,红着脸嗔了池也一眼,眼波流转,缓缓吐出几个字:“没个正行。”
说完便低头沉思起来。
“不着急,慢慢想。”池也笑眯眯道。
距离王家父母来永宁村不过七八天,村里便已谣言四起。
不用想,肯定是池家大房在背后煽风点火。
池也遇到那群长舌妇时,曾躲在暗处听了两句。
不得不说,池家大房与王家为了毁掉池也的名声是下了功夫的。
池也每日都要前往临江城,这是村里人都知道的,但却鲜少有人知道她去做什么。
恰巧王升在临江城求学,池家大房便抓住这一点。
于是,村子里便有了谣言,说池也每日去往临江城,是为了与王升私会。
池家大房只放出这一点消息便没了风声,然而在暗地里,却安排王翠兰频频出现在人前。
虽然村子里多数人不喜池家大房,但眼红池也的人也不少。
因此,在听闻池也的八卦后,便有好事者凑到王翠兰面前,询问真假。
对此,王翠兰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只说年轻人的事年轻人自己决定。
话说一半,才最暧昧,才最引人遐思。
王翠兰嘴上这么说,脸上的“喜气”,众人却看得分明。
可是近一两个月来,池家大房整日鸡飞狗跳的,哪有什么喜事?
定然是娘家侄子与自家侄女重修于好,她这个做长辈的也染上几分喜意。
众人心照不宣地认为池也与王升好事将近,并将此传播开来。
谣言愈演愈烈,池也却从始至终不曾出声辩解。
村里人皆以为,按照池也的性子,不该如此忍气吞声才对。这么一想,众人愈发觉得此事是真的。
村里人听后,有人不解,有人幸灾乐祸。
那些不解的人,多是与池也或李巧云交好的人家。眼看着日子越过越好,他们不明白池也为何会原谅王升那种烂人。
那些幸灾乐祸的人,多是眼红池也的人家。池也“平白无故”得了一大笔银子,自是遭人嫉恨。
池也的日子原本不如他们,面对池也与大方的争端尚能理性思考;但眼看着池也发达了,那些人仿佛墙头草一般,纷纷投入池家大房的阵营,理智尽失。
这些人说话口不择言,甚至传出池也早已与王升暗通款曲。
明明只是自己的无端臆想,却偏要妄加评判,池也不知廉耻,而王升则是浪子回头。
池也听后,一笑置之。
先让他们得意一时,毕竟飞得越高,摔得越惨。
池也、沈青宛早已知晓此事,对此无动于衷,任由谣言发酵。
池长福、李巧云听后却是心有惴惴,因为他们不知这是池家大房及王家的阴谋。
二人商议后,便决定让李巧云旁敲侧击一番,问问池也的真实想法。
李巧云忧心忡忡地朝着池也家走去,见池也、沈青宛二人在屋檐下有说有笑的,她勾了勾唇角,面上勉强露出一个笑容。
“小也,青宛,聊什么呢,这么高兴?”
“三婶。”池也、沈青宛齐声喊道。
“没聊什么。”池也偷偷看了一眼沈青宛。
见李巧云眉眼间带着一丝忧愁,池也笑着问道:“三婶,你找我有事?”
李巧云笑着点点头,随后拉着池也走远了些,低声问道:“村子里的你可听说了?”
闻言,池也将目光从沈青宛身上转移到李巧云,怔愣片刻,才明白李巧云言下之意,答道:“听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