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邺点点头道:“朕宣你来,就是想让你做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一旦成功,你将名垂青史,一万年后,你依旧是大汉子民眼中的功臣,但会有生命危险,你是否愿意接受?”
“老奴从不畏惧死亡,也不畏惧艰难,只要陛下相信老奴,老奴一定矢志不渝。”
李邺缓缓道:“朕想让你航海,带一支船队去寻找海外新大陆,寻找高产农作物,彻底解决几千年来的粮食问题。”
“陛下有方向吗?”
李邺点点头,从书柜中取出一卷地图,慢慢铺开道:“这是朕根据一些南洋土人的传说绘制的一幅地图,传闻南洋再南面有大陆,很多土人见过。”
杨良瑶指指南洋诸岛道:“这些地方老奴都去过,但都是在海岛北面,从未想过去海岛南面,更没有想过穿过海岛再往南走。”
李邺点点头,用木杆指着澳洲大陆和新西兰道:“这片大陆就和唐朝一样广阔,但上没有一个人,土人有自己的海岛,也不愿意去大陆上居住,还有这边的大岛,估计和河南道一样大,也同样荒芜一人,这是你的第一个任务,找到这两座大岛,同时磨练我们的新船。”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毛利人要在北宋时才抵达新西兰,更晚一些到澳大利亚,现在那边没有土人。
李邺又道:“我们现在有蒸汽轮船,烧煤和烧木材都可以,不用担心燃料问题,找到两块大陆并不是大难题,关键下一个任务,才是真正的挑战。”
李邺又指着地图北面道:“这边是我们新设的渤海府,沿着渤海府海岸一直向北走,会有一条海峡,但不用过海峡,而是一直沿着海岸向东走,大概走一个月就能看到一块新的大陆,相当于两个我们的大唐,那边有很多土人,据说是殷商灭亡时,很多殷商遗民迁徙过去,在那边生活了几千年,还可以继续向南走,几个月后又可以看到另一个大陆,那边同样有王朝,据说也是殷商王朝的后裔建立的,你可以多带一些礼物,一路和他们交换农作物,交换粮食和种子,那边的农作物都是我们这里没有的,然后再沿着原路返回,我估计要耗费一年的时间,所以沿途要建立一些补给点。”
杨良瑶默默点头,他感到了极大的难度,李邺又道:“你的任务不是占领土地,建立据点,而是建立航线,更重要是寻找农作物,要尽可能多地收集农作物和种子,至于建造城池,驻防军队,让后人去做吧!”
杨良瑶点点头,“微臣明白了陛下交代的任务,微臣需要时间准备。”
李邺把地图和一本册子递给他,“地图给你,朕所说的都在册子上,你去广州和泉州做准备,福建道观察使李泌和岭南道安抚使张平都会全力支援你,准备半年,所需要的一切财力物力由由内库拨付,明年先执行第一个任务。”
李邺随即封杨良瑶为南洋宣慰使、明威将军,在广州和登州分别成立南洋宣慰使司和东洋宣慰使司,并从内库拨钱二十万贯,调大船十艘,军队上千人。
杨良瑶在三天后带着一队士兵乘船前往广州,进行他的第一次远航筹备。
第1406章 四个选择
瀛洲河间县,数万顶大帐搭建在旷野里,一望无际,气势极为壮观,三十余万灾民目前就住在这片临时大帐内。
远处还有一座大营,那是一万军队的驻地,灾民大营内,到处是一队队士兵,维持着大营的秩序。
灾民署署令魏开疆正陪同着吏部尚书刘晏巡视灾民营,给他介绍管理情况。
“灾民营我们一共分成七个区,用壕沟和营栅分隔,大营内不能使用火,由我们统一供应热水和饭粥,违规用火要被严惩!”
刘晏点点头,这种大营的帐篷都是布帐,最怕火,一旦起火,火烧连营,至少是数万人的死伤,对用火的严格控制是没有情面可讲,一刀切是最好的办法,没收所有火具,不讲人情。
这是灾民署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当年他们从河北搬运灾民到河西,因为没有经验,没有控制灾民用火,导致半路上大帐失火,数十顶大帐被烧毁,死伤近百人。
有了这次血泪教训后,灾民署对用火的控制极为严格,所有火具都要上缴,胆敢私藏者,一旦被发现,重罚一万钱,也就是十贯钱,这对普通家庭可是一大笔钱,但效果立竿见影,从此没有再出现过一起火灾。
“疫情有苗头出现吗?”刘晏又问道。
“暂时没有发现,我们严格控制饮水和排泄,修建了大量茅厕,周围洒满生石灰,每顶大帐都配备了小便桶,士兵昼夜巡逻,除了发现偶然有孩童随地小便外,基本上没有发现随地排泄的问题,还有不准喝生水,我们每天都敞开供应烧开后的饮用水。”
刘晏其实也并不担心灾民管理问题,灾民署有丰富的经验和各种严格的制度,只要按部就班来做,基本上就不会出什么纰漏,关键是物资保障要及时,人力、财力、物力充足,救灾就会做得很好。
刘晏这次来河北主要是处理灾民的后续安置问题,把灾民安置到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