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藏国 第785节(1 / 3)

“遵令!”

刘小石带着两名士兵匆匆赶去县城。

刘武通又问道:“那群日本人可会说汉语?”

“有两人会说,说得很好,我还以为他俩是大唐人,但他们又同时和其他人说日本语。”

“你能听懂日本语?”

黄羽低下头道:“接触多了,也能听懂几句。”

“你还听懂了什么?”

“好像好像他们是从渤海国过来的。”

“什么!”

刘武通大吃一惊,“你确定是渤海国过来的日本人?”

黄羽吓得连忙摆手,“小人不敢肯定,只是听他们提到一次渤海国!”

“那酒楼的黄掌柜会知道吗?”

“我不清楚,他什么都不会告诉我,只是有生意时来找我,给我时间地点,然后给我钱,别的我也不问。”

刘武通意识到这个情报非常重要,如果是渤海国过来的日本人,那绝对和辽东形势密切相关。

黄羽走私偷渡被内卫抓捕,口供确切,证据确凿,杨县尉便命令手下把黄羽带回县衙问罪,他则带着刘武通和大群内卫赶往县城东莱大酒楼。

刘武通率领大队内卫赶到东莱大酒楼,此时,黄掌柜已经被刘小石软禁在掌柜房内。

听说是内卫来调查自己,黄掌柜也吓得浑身发软,站不起来了。

刘小石将一个本子递给父亲,这是他们在掌柜房内搜到的,上面都是密密麻麻的偷渡记录。

最早的偷渡记录甚至要追溯到十五年前,当然更早偷渡肯定还有,只不过不是黄掌柜了。

根据黄掌柜交代,早在开元初年,东莱大酒楼就是登州的偷渡大本营,主要就是新罗人和日本人偷渡来大唐。

偷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偷渡船到外海,然后由黄羽这样的船头去接驳,另一种是随商船一起来,这种比较麻烦,黄帐篷要安排人送偷渡者到指定的县城,一般都是去洛阳或者长安,而偷渡者大部分都是年轻少女,被人贩子带来大唐。

“那批日本人是一个叫苏契的渤海国商人和我联系的,二十两银子一个人,二十五人,他一共付了五百两银子,然后我就把剩下的事情交给黄羽去做了,那二十五个日本人我也不知道长什么样子,他们上岸后就直接走了,去哪里我也不知道。”

“那个叫苏契的商人呢?”

“我不认识他,我是第一次和他接触,他一次性把银子付清了,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伱怎么知道他叫苏契?”刘武通又问道。

“他的真名叫什么我不知道,他给我的名帖就叫苏契!”

黄掌柜从抽屉里找出一份名帖,递给刘武通。

刘武通看了一眼,‘渤海国龙泉府龙河商行东主,苏契。’

当天下午,一只雄鹰带着鹰信冉冉飞起,在空中盘旋几圈,向长安方向飞去。

第1310章 大典前夕

时间已经到十二月下旬了,距离登基大典已不到十天,各项筹备都已经结束,开始进行预演。

李邺站在丹凤门上,眺望着军队预演,这是他登基后向长安百姓致意的一个环节,很短暂,远处应该有数十万百姓向他欢呼叩拜。

但现在没有百姓,只有上万内卫士兵在预演怎么维护秩序,两千仪仗骑兵手执长兵器站在丹凤门两侧,城门两侧还有数百名号手和鼓手。

韦见素在一旁道:“殿下,我们做了两个方案,如果正月初一那天天气很恶劣,这个环节就取消,直接在含元殿举行登基大典。”

李邺点点头,又回头问李成华,“刺客隐患查到了吗?”

李成华脸一红,“还没有,但卑职正在全力以赴,已经有点眉目了。”

李邺没有多问,又对裴遵庆道:“登基当天时间比较紧迫,接见外国使者可以缓两天,另外通知各地,不得以庆贺登基搞游行庆典活动,铺张浪费不说,还扰民。”

“微臣明白,早就派人通知各地了。”

李邺又笑道:“今天是休日,就到此为止,大家都回去休息吧!”

众人都纷纷散去,李成华留了下来,她要向摄政王汇报情况。

李邺回到自己朝房,李成华跟进来,躬身行礼道:“卑职已经找到了契丹人的踪迹,他们曾经躲在汉长安城,但现在已经转移,卑职估计还是在周围县城内,他们会在登基前一天来长安城,卑职正在逐一排查,这两天就会有消息。”

“那日本人呢?”

李邺更关注二十五名日本刺客,他们如果是从渤海国过来,说明日本军队已经控制了渤海国,接下来就是吞并渤海国,为了阻止唐军的辽东军事行动,刺杀自己就成了他们孤注一掷的冒险。

李邺发现自己对渤海国用兵,很可能引发大唐和日本国之间的第二次战争,第一次是百济国之战,第二次就是渤海国之战了。

“回禀殿下,日本人目前还没有排查到,已经有了方向。”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