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好,等局势稍微平稳,我会把你送去长安,你父皇下葬,你要担当大任,让你父皇在九泉之下瞑目!!”
李系鼻子一酸,想到父皇驾崩,自己最后一面都没有能见到,从此生死相别,他一时痛苦万分,竟捂着脸哭了起来。
天渐渐亮了,洛阳城依旧不准任何人上街,三万梅花卫和两万金吾卫封锁了整个洛阳城,连城门都没有开。
封锁什么时候结束,由李辅国说了算。
皇宫内,几名大宦官正在听取来自各地的汇报,大部分都是好消息,千牛卫投降,张清明被关押,刘文喜出任大将军,
彭王李仅被处死,除了李善武率领的一万龙武军向陕州方向撤离,其余一万五千龙武军投降,崔舫被任命为新的龙武军大将军。
这就意味着整个洛阳地区的兵力,达到了近二十万。
李辅国又以天子遗诏的名义,命令曹州的五万郭子仪大军立刻返回洛阳。
当然,不愉快的消息也有,刺杀雍王李系失败,李系不知所踪,这让李辅国十分恼火,就像打了一辈子的雁,最后被雁啄瞎眼睛一样,最没有放在心上的一个人居然跑掉了。
平时那么窝囊无能地雍王居然是装的,骗过了所有人的眼睛。
简直让李辅国气得发疯,对手下怒吼道:“我就不信他跑得掉,在他府中翻天覆地找,每一寸都要找到,哪怕是躲在蚂蚁洞也要把他揪出来!”
“遵令!”一名梅花卫将领战战兢兢走了。
这时,鱼朝恩劝道:“一个窝囊废不足为虑,也翻不了天,君上不要把精力过多放在他身上,应该以大局为重!”
李辅国闷闷不乐道:“但天子遗旨是让他登基!”
“天子遗言只有皇后一个人知道,谁知道是真是假?况且皇后不说,谁又知道?难道她想让李系取代她儿子当皇帝?”
李辅国想想也对,便道:“好吧!暂时不管李系,既然已经控制洛阳局势,可以宣布天子驾崩消息,让皇后登场了!”
实际上,李辅国也等不及了,夜长梦多,他当即下令,结束全城戒严,敲响景阳钟。
景阳钟长安和洛阳都有,长安是在含元殿上,洛阳则在承天门上。
大街上原本戒备森严的军队纷纷撤离,有人骑马在街头大喊:“取消戒严!取消戒严!”
百姓们开始陆陆续续走上大街,所有人都在议论纷纷,不知昨晚发生了什么事?
李岱和张立都补了一会儿睡眠,两人吃了早饭,正在大堂上喝茶交谈,昨晚,李岱的府宅被封死,他们人出不去,消息也进不来,不知道昨晚发生了哪些情况?
这时,刘武通跑来禀报,“相国,街上戒严解除了,外面军队全部撤离,我们也可以随时上街了。”
李岱和张立对望一眼,两人同时意识到,彭王李仅完蛋了,阉党已经控制了局面。
忽然,一阵低沉的钟声在全城上空回荡,‘咚——咚——’
这是景阳钟敲响了,景阳钟敲响,意味着朝中有大事发生,一般是天子、太上皇或者皇太后驾崩,或者天子登基,太子册封等等。
李岱和张立走到大堂外,向皇宫跪下了,两人都流下了眼泪,沉痛哀悼天子的病逝。
四十五下丧钟敲完,李岱和张立站起身,这时,刘武通带了一名宦官进来,宦官躬身道:“皇后娘娘请各位大臣进宫商议天子后事!”
这个理由很充分,所有朝臣都没法拒绝,纷纷坐上各自马车进宫。
第1142章 太后临朝
政事堂五相都到齐了,当然,李辅国还是他的替身出席,张皇后宣布了天子遗诏,她拿出的是儿子定王李侗的继位诏书,虽然继位诏书有七份,但这个关键时刻,拿出来的只有定位李侗这一份。
这是真实的继位诏书,又有张皇后支持,相国们跪下,裴遵庆高声道:“谨遵天子遗诏,臣愿支持定王继位,支持皇后晋升太后,继续代行天子之权,直至天子成年。”
李岱也高声道:“臣左相李岱支持定王继位,支持皇后晋升太后,代行天子之权。”
紧接着,崔焕、张立和李辅国一一表态。
坐在上方的张皇后点点头,“政事堂一致通过,那就正式确定,定王李侗继承大统,本宫按照大唐礼制荣升太后,定王年幼,哀家行使太后职责监国。”
裴遵庆出来宣布了政事堂和皇后决议,这时,张皇后抱着六岁的儿子定王李侗坐上龙塌,百官下拜,三呼万岁,大唐体制就暂时定下来了。
张皇后缓缓对百官道:“天子临终前拉着哀家的手,表达了他最后的意愿,他要下葬关中,哀家决定,左相国李岱兼任礼部尚书,全权负责天子治丧,另外,天子登基大典宜早不宜迟,后天举行登基大典,恢复大唐正常秩序。”
“遵太后懿旨!”
这一刻,张皇后,不,应该是张太后了,她竟然有一种傲视天下的快感,她多年的野心终于如愿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