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都在新考场,三人下了马车,他们要分手去各自的考场。
「祝大家好运吧!」
三人拍拍肩膀,各自走了。
考场分为十个区,每个区下面有两千个考位,还是很难找,所以每个区下面又分了二十个目,每个目下面有百个考位,那就好找了。
韦皋的考位在丙区十三目五十七位,他找到丙区,排队搜身后进考场,由士兵负责搜身,十分严格,连头发和鞋都要搜,这时,一名考生忽然大哭起来,他的鞋中发现夹带有大量经文纸条,当场被取消考试资格,逐出考场。
士子们望着这名考生掩面逃走,没有人同情他,毕竟考试作弊是对他们的不公平。
韦皋搜身进了考场,前面是一条长长的东西方向通道,一侧对墙外,另一侧则是一条条巷子,巷子内就是一间间独立的考号,也可以说考位。
通道上方有一盏盏灯笼,灯笼上写有目数,从一目到二十目,整齐排列,韦皋很快找到了十三目,随即又找到了五十七位。
长长的巷子有一百零四个考位,其中最前面两个考位是茅厕,然后空了两个考位,这才到一号考位,这就保证了一号考位不至于和茅厕相邻。
每个考位是一间很小的屋子,有半丈长,四尺宽,进去坐在砖台上,每块砖台上铺了张羊皮,考完试,羊皮可以作为礼物带走,考券上写得清楚。
韦皋把竖起的一块木板放下来,正好搁在两侧的墙台上,墙上还有一只有编号的篮子,取下来,里面都是笔墨纸砚了,还有一葫芦清水,这是用来研墨。
考试一共考三天,第一天是贴经,进士和明经都一样,第二天考问,进士和明经就有区别了,进士是考文学,包括一篇散文,或者诗赋,明经是考问,要求对经文非常熟悉,随便一句话,要写出它的出处。
第三天进士和明经还是不一样,进士考策,题目是一个难题,要求对这个难题进行出谋化策,写对策;明经是考论,写几段经文,要求写出它的理解。
考试实行百分制,第一天考试占二十分,第二天考试占三十分,第三天考试占四十分,书法和卷面占十分。
「当!当!当!」
预备钟声敲响了。
免费阅读
第1129章 科举取士(中)
随着预备钟声敲响,考官把试卷和题卡一起发了下来,士兵发一张长纸条和一点浆糊。
这个时候,每个考生必须先把姓名籍贯写上,然后用纸条抹上浆糊后将姓名栏糊住。
还要在左上角写上蓝子的编号,这是为了归集卷子,到时候把三天的考的卷子归集在一起。
这些注意事项每个考生的考券上都有提示,大家都很熟悉了。
然后考生可以看题了,试题卡上一共有二十道题,每道试题上只写前后几句,中间是空白的,考生就要在试卷上把空白部分默写出来。
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很难,首先题量很大,二十题一共七千多个字,要在一个白天内写完,不得写错,写错或者修改都要扣分,写错一个字扣一分,修改涂抹扣半分。
所以必须非常熟练,不能停顿太久,否则时间不够,而且要全神贯注,不能分神,防止写错。
一炷香后,正式考试的钟声敲响。
整个考场上只听沙沙的笔声,所有人都在全神贯注,低头默写。
考试时间从上午八点到下午五点,整整四个半时辰,中午吃饭安排两刻钟,是难得的休息时间,但很多士子宁可不吃饭,也要抓紧时间把上午答题检查一遍,或者把遗漏补上。
一声云板敲响,这是提醒考生,还有半个时辰了。
苏惠和郭钧笑着点点头,「都挺满意的!」
「当!当!当!当!」
监考官开始收卷,这个时候就不能再写了,必须停笔坐好,把考卷和题卡整齐放在桌上,如果监考官走到考号面前,看你还在写,就直接过去了,想交卷都没有机会,这是历年考场规矩,不是李邺定的新规矩,一直都是这样,每个考生都很清楚。
苏惠和郭钧已经在大门外等他了,郭钧虽然是算科,但贴经一科也是必考,这是基础,任何读过县学的士子都能答得出来,就是熟练和不熟练的区别。
有些小吏就没有读过几天书,如果他们也想参加算科考试,那就真没办法了,这也是李邺的基本要求,他招的是工程师,不是工匠。
一般都是要上茅厕,由士兵陪同去茅厕。
中午时分,考场管一顿饭,很简单,两个带肉馅的馒头和一碗汤。
其实这里面还有个细节,试卷上墨干要一点时间,如果考官没到你的考位,你还在写,很有很可能最后墨迹未干,收卷后把卷子给污染了,每年都有这种情况。
时间渐渐到了傍晚。
「当——」
韦皋终于从考场内走了出来,刺眼的夕阳还是照得他眼睛睁不开。
这个时候,有的考生慌了,加快默写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