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藏国 第664节(3 / 3)

,安禄山造反后,皇威坠落,百姓就开始肆无忌惮砍树伐木了,用来烧火,这就是殿下要推广煤的缘故,只有用煤取代木材,关中的树木才能保住。”

陈焕道:“但冬天在房间里烧煤取暖,很容易中毒,这个问题要解决。”

李邺摇摇头道:“房间里绝不允许用煤炉子取暖,除非有烟囱,把煤烟排到户外,所以我们推广煤不是给百姓取暖用,而是烧水做饭。

没有煤的时候,百姓烧柴草是怎么做的,都是在厨房,没有厨房就在户外,那煤炉子也一样,其实就是我们在金城县怎么做,现在在长安也一样照办就是了。”

“殿下说的是蜂窝煤?”

蜂窝煤是李邺在金城时推广的,里面孔道处掺了少许硫磺、火药,一块煤饼只要几文钱,比买柴禾便宜多了,在陇右推广得不错。

李邺笑了笑,对众人道:“对于普通百姓,关键还是价格,一捆柴禾要一百文钱,大概能烧六七天,同样,一百文可以买三十块煤饼,可以用十天,不仅能做饭,还能烧水,如果要烧水的话,一捆柴禾就只能用三天了,明眼可见煤饼要合算得多。”

刘晏呵呵笑道:“说得对,有利可图,大家才会用!”

陈焕想了想道:“如果冬天不用煤炉子取暖,该怎么办?”

李邺微微笑道:“那就多种点棉花,让棉花便宜,穿在身上就暖和了。”

众人哄堂大笑,段秀实笑道:“昨晚我府上失火,才知道棉花厉害!”

李邺一怔,“段使君府上失火了?”

段秀实不好意思道:“就烧掉一间独立的杂物房,问题不大,杂物房内有三十斤棉花,管家夜里去找棉花,火折子不小心把棉花点着了,轰地一下燃烧起来,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我劝大家千万当心点,棉花很容易燃烧,而且根本灭火不了。”

段秀实的话让李邺眼前一亮,他想到了什么?棉花,硝化棉,炸药,他忽然想到了铁壳火雷的解决办法。

从汉长安城回来,李邺立刻赶到火器火药署。

火器火药署位于城南,距离长安约十里,是原来军器监的一座工场,占地约百亩,里面有十几座大石砌成的房子,用作仓库和研制场所。

试验地则在更南面的终南山谷内。

目前火器火药署署令依旧是胡九龄,他负责管理并维持火器署的运行,下面的工匠心无旁骛,全心研制火器。

目前铁火雷已经成功,但良品率太低,点十个只能爆炸一两个,这个其实就没有太大意义了。

李邺命令胡九龄召集几名主要工匠,目前三名主要工匠负责整个铁火雷研制。

首席火药匠叫做张环,他负责配置火药,做铁壳的大匠叫杜笙,制火器的大匠叫做景嗣年。

“大家说说吧!现在成功率低的问题出在哪里?”

胡九龄叹口气道:“之前成功的三个都是一百斤以上,因为药量足,皮壳薄,所以能炸开,一旦降到百斤下就不行了,殿下,关键还是火药的威力不够。”

火药匠张环道:“按照殿下的建议,我们加了适当的砂糖,燃烧速度确实快了,效果也有,爆炸威力也强大了一些,但还是炸不开铁壳,卑职还在试验,找更好的材料。”

李邺点点头,“这次我来就是给你们提一个方案,用棉绒试一试!”

“棉绒是什么?”几个人都一头雾水。

李邺微微笑道:“你们去咸阳的棉纺工场,他们用轧棉机把棉花从棉籽上剥下来,但最后棉籽上还包裹着一层白色的短绒毛,那就是棉绒,把火硝溶于水,把棉绒泡进浓液中,然后彻底晒干,然后用这种含有硝粉的棉绒做填充物,再进行试验,看看效果如何?”

第1102章 引贼入瓮

在返回路上,李邺坐在马车内沉思不语,他知道铁火雷迟早会成功,宋朝就成功了,但铁火雷的威力还是不够。

如果能有炸药,他就能大量使用在战场和民用上。

炸药又称硝化甘油,制作并不难,用硝酸和甘油合在一起,用浓硫酸做催化剂,就能合成硝化甘油。

他中学时看过《神秘岛》这本书,不止一遍,上面的工程师一无所有,就造出了硝化甘油。

这里面关键就是硫酸,但他中学的化学老师说过,唐朝的方士就已经制造出了硫酸,欧洲化学家为什么能凭空造出硫酸、硝酸?实际上就是从中国的古典文献中学到的。

中国远远不止四大发明,来华传教士探讨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将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并列为中国的‘四大发明’。

这一提法表面上提振了国人的信心,实际上是遮盖了中国其他的发明创造,而这些发明创造璨若星海、不可胜数。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