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藏国 第658节(1 / 3)

这时,士兵大喊:“前面有海岛!”

张平连忙走上甲板去查看,远处出现了一条陆地黑线,应该是岛屿。

向导是一名出海三十多年的渔民,已经五十余岁,姓林,皮肤黝黑,身体强壮,大家叫他林老汉。

林老汉笑道:“那是龟龙屿,上面有好几座渔村,可以去补充一点淡水。”

龟龙屿就是今天的澎湖列岛,三艘大船缓缓靠岸,只见不少小孩子跑来。

很快几名年长的渔民也来了,他们都认识林老汉,很熟悉,林老汉给他们介绍了张平。

听说是刺史大人到了,吓得几名老者连忙跪下,行大礼参拜,“小民拜见刺史大人!”

“各位老丈请起,我是特地来看望大家。”

张平在众人簇拥下,前往不远处的渔村,李岳琮则抓紧时间,带领士兵补充淡水。

渔村不大,也就五六十户人家,家家户户都在房前屋后晒满了鱼干。

张平不想进屋,就在院子找了一只装鱼干的木箱子坐下,几名老者也因陋就简坐在木箱子上。

“村子里有村正吗?”张平笑问道。

一名老者用蹩脚的官话道:“回禀大人,没有村正,大家推选我们几个长者做主,有矛盾纠纷也是我们调解。”

“村子里一共有多少人?”张平又问道。

“一共有六十七户,两百七十人左右,都是靠捕鱼为生。”

“那有没有种田的村子?”张平又问道。

“有!”

为首老者道:“向南十几里的虾湾村,都是种田为生,其实我们也种田,只是数量比较少。”

“整个岛上有多少村子?”

“一共八个村子,我们是中等,最大的村子是陈刘庄,有一百多户人家,都是客家族人,也是种田为生。”

张平听这个名字,就知道是汉人的村庄了,以陈姓和刘姓为主,肯定是从北方逃来的汉人百姓。

张平连忙问道:“陈刘村离这里有多远?”

“比较远,有十几里呢!”

确实有点远,张平犹豫了一下,林老汉笑道:“陈刘庄的人我认识,过几天他们会来晋江县,到时我带他们来拜见使君。”

这样也好,张平又问道:“住在这里有什么困难?”

“困难”

几名老者对望一眼,苦笑道:“其实困难比较多,买东西困难,孩子没地方读书,我们还害怕海盗来袭击,又害怕官府过来征税。”

张平笑眯眯道:“放心吧!很快都会解决的,我既然来了,就要帮大家解决困难,现在就可以解决最后一个问题,你们不用征税,齐王承诺,住在龟龙屿和流求大岛的百姓,一百年免税!”

第1089章 视察流求(下

休息了一个时辰,船队又要起航了,渔村的百姓感谢刺史宣布免税,纷纷驾船给他们当向导。

十几艘渔船带着三艘大船向流求岛驶去。

根据渔民们的介绍,流求大岛一直就有人居住,除了本岛土人外,还有不少渔民和客家人,一般土人住在东面的山上,以狩猎和采摘为生,而渔民和客家人住在西面沿海以打渔和种田为生,有二十几个村子,分布比较宽泛,加起来有五六千人了。

之所以岛上的人不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逃税,安史之乱后,朝廷的税赋十分沉重,尤其从中原逃来的百姓,都是租种本地人土地,本地人自然就把沉重的税赋转嫁在这些中原百姓身上。

很多中原百姓不堪税赋压迫,纷纷逃往流求岛,流求岛的居民也欢迎新人到来,替他们造房,帮他们开辟耕地。

这些百姓男耕女织,取土为陶,伐木为房,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甚至有些识字的汉民,还能教孩子们读书识字。

这是一个流求岛发展的小高潮,但不代表一直会这样延续下去,当这一代人去世后,生活不方便,导致他们的后世子孙又渐渐放弃流求岛返回沿海各州。

所以,关键是要利用这次移民避税小高潮,尽快将流求大岛上的县城和官府建立起来。

在渔村百姓的向导下,第二天他们便抵达了流求大岛,渔翁们带他们来到一条入海河流的河口,船只直接从河口驶入,约行了七八里,大船便缓缓停下,他们看到了一座很大的村庄前。

渔民和村子里的很熟,有人跑去报信,确定不是海盗,也不是来征税,而是父母官来探望大家,百姓们扶老携幼出来了,足有六七百人。

这是流求岛上最大的村庄之一,叫做仁义村,都是客家汉人,沿着浊水溪安家落户,慢慢形成了这個村庄。

士兵们给他们送来很多生活用品,农具、厨具、布匹、兵器、绳子等等,还有笔墨纸砚,让百姓欢呼雀跃。

村庄里当即搭起灶头,杀了二十多头野猪和山羊,招待贵客到来。

一名姓葛的村长给张平介绍情况,“启禀使君,这些野猪和山羊是山里的土人拿来和我们交换粮食和盐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