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皇后又劝道:“其实陛下也不要着急立太子,哪怕陛下百年之后,留下了遗诏立太子,也轮不到李邺,李邺只是痴心妄想罢了。”
“只是李邺的军队很厉害,朕很担心他将来会兵临城下,强行夺取皇位。”
“那陛下更不要急了,现在陛下需要励精图治,把军队搞大搞强,那时又何惧李邺?”
李亨点了点头,“皇后说得对,一切都靠实力说话,朕确实急也没有用!”
下午时分,裴遵庆匆匆赶来,向天子汇报最新的谈判情况。
“微臣提出了关中和关内道换取剑南道、山南西道的方案,刘晏表态要等齐王回来后才能决定,然后刘晏也提出了他们的方案,他们还是想用钱来买。”
用钱买的方案李亨也能接受,对于一个长期处于财政绝境的王朝来说,没有什么能比钱更有吸引力的条件。
“他们打算拿出多少钱?”李亨追问道。
“刘晏先提出拿三百万贯买下关中的治理权,然后又提到关内道,他表态愿意再拿出三百万贯买下关内道。”
关内道是关中的屏障,是关中附属,如果关中丢了,那关内道对朝廷也没有什么意义了,愿意很简单,被黄河阻隔,过不去了。
就像安西北庭一样,名义上属于朝廷,但朝廷根本就鞭长莫及,军队人马都过不去,所以李亨和政事堂都一致同意用安西、北庭交换荆襄,关内道其实也是和安西、北庭一样。
李亨倒是颇为动心了,六百贯啊!可以解决十个月的军俸,完全可以用这笔钱剿灭李希烈。
沉思良久,李亨问裴遵庆道:“政事堂是什么态度?”
“回禀陛下,我们一致认为,最好是能换回巴蜀两道,如果实在不行,那么接受六百万贯补偿也总比一无所获要强。”
李亨点点头,“朕也是这个意思,既然齐王还是想按照规矩来办事,朕也非常欢迎,先以巴蜀为主,对方不同意,那就接受他们的六百万贯。”
就在天子接见裴遵庆的同一时刻,张皇后也在暗中和李辅国商量对付皇长孙李适的办法。
李辅国阴阴道:“越王李系是个没用的窝囊废,天子想立他为太子,也是因为他没有用,所以不用考虑李系,关键还是李适,一旦天子被百官劝服,幡然醒悟,那他十有八九就是要立李适了,我们不能给李适时间和机会,尽快消灭他才是制胜之策,得想一个办法才行。”
第1021章 嫁祸淮西
在洛阳城怀仁坊有座不大的武馆,叫做武通院。
安史之乱后,惨遭的屠戮的百姓痛定思痛,在乱世中,没有武艺就是任人屠宰的羊群,身怀武艺至少能自保,有把子力气和体力,甚至还能带着家人向南方逃命,想明白了这一点,城内百姓纷纷将孩子送去练武。
一时间,洛阳城内武馆林立,几乎人人都在练武,坊坊都有武馆,在武馆如云的洛阳,这座叫武通院的小武馆就仿佛麻雀一般存在,但也教了十几个孩子。
武馆原馆主姓简,河北贝州清河县人,因为年纪大了,便回乡养老去了,年初便把武馆卖给了一个同乡。
同乡姓赵,叫做赵武通,三十余岁,据他吹嘘,他曾在颜真卿的军队中做过将领,但也有知情者说,此人实际上是安禄山军队中的一名郎将,后来才投降唐军,买下武馆的本钱就是他在战争的抢掠积累。
但赵武通的真正身份却是田承嗣的亲兵校尉,他之前潜伏在长安,年初迁都的传闻出来后,赵武通便奉田承嗣之令又从长安提前潜入洛阳城。
当然,田承嗣在长安也有官方联络,也叫进奏院,也会装模作样地将一些人口、税赋奏表按时交给朝廷,同时也负责收集朝廷情报。
目前魏博进奏院也随着朝廷一起迁到洛阳,因为进奏院被梅花卫监视,所以武通院一直就是进奏院的暗藏机构,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都交给武通院去做。
这两天,武馆内来了十几名外地武士,对外说是馆主的同门师兄弟,来洛阳谋生,寄住在武馆内,白天一早出去,晚上回来,谁也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买卖。
这十几名武士其实就是赵武通的下属,刚刚从长安过来,个个都是武艺高强、心狠手辣的杀手。
下午时分,一個中年文士乘坐一辆马车来到怀仁坊武通院,中年文士叫做刘江,是魏博进奏院主管,在进奏院进进出出,会被梅花卫盯住,但在这里,就没有人注意到他了。
刘江从侧门进了武馆,被赵武通迎到后堂,无事不登三宝殿,刘江亲自上门来找自己必然是有重要任务。
刘江坐下便缓缓道:“前天李辅国来找我了。”
李辅国来找他们,赵武通一点都不奇怪,每年他们主公田承嗣都要大笔行贿权宦集团,以李辅国为首,行贿的财物都达十几万贯。
所以当魏博军占领贝、德、冀三州后,朝廷虽然十分动怒,但最后结果都不了了之,当然是权宦集团在背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虽然表面上李辅国控制的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