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藏国 第454节(1 / 3)

天空下着针尖般的细雨,远处山峦起伏,笼罩在雨雾之中,颇有点水墨画中仙境的感觉,虽然景色很好,但春寒料峭,又下着春雨,颇有几分寒意。

路面泥泞,走了几里后,一行人进了秋浦县城。

县城不大,周长只有十几里,县城内也有一千多户人家,只有一条长达三里的主街,铺着石板,两边都是木制的房屋,沿街都是各种各样的店铺。

秋浦县是长江沿线著名的补给地,商业发达,靠近城门边,各种补给店铺就有几十家之多,南来北往的商人都会在这里歇脚打尖,街上外地商人很多。

或许是商业繁华的缘故,这里反而失去了小县城那种宁静淳朴的感觉,略有点浮华市侩。

杨玉环看到有家卖竹制品商铺,做工很精湛,她立刻有了兴趣,她久居皇宫,各种珍宝看得太多,这会儿看到这种古朴而不失精巧的竹制品,她竟然爱不释手。

店掌柜见来了大生意,连忙陪笑介绍道:“这可是我们这里最有名的竹状元做的竹器,我拿几个普通的竹器对比一下子就知道了。”

他从柜台下面取了几个竹碗放在一起,那几个竹碗确实很粗糙,而店铺几个上等的竹碗却打磨得非常光滑细腻,手感极好,连李邺都有点爱不释手了。

“竹子也是最好的湘妃竹,上面的斑点皮很漂亮,都是百年老竹,在深山里才有!”

“竹碗多少钱一个?”李邺笑问道。

“这是按对卖的,三百文一对,我收进来就很贵,两百五十文一对,我就赚你们五十文钱。”

李邺给亲兵使个眼色,亲兵会意,他去周围打听一下价格,这点小钱对李邺不算什么,但他不喜欢被骗,在他印象中,竹制品都是廉价之物,哪里要三百文钱?

“夫君,这里还有一只竹坐榻!”

杨玉环发现墙上还挂着一张竹坐榻,造型是自己没见过的,居然是圆形的,周围还有一圈靠背。

李邺顿时有兴趣了,这不就是后世的竹圈椅吗?

“拿下来看看!”

掌柜把竹榻取下来笑道:“这是和尚们夏天坐禅用的,一个夏天我要卖掉几百个,但竹状元做的很少也很贵,都是方丈才买。”

这时,亲兵上前悄悄对李邺道:“竹状元是要这个价格,就怕他拿的是假冒竹状元的竹器。”

李邺点点头笑问道:“那我怎么区别是不是竹状元的东西呢?”

“看东西好不好啊!高品的竹器一眼就能看出来,公子应该是识货的人。”

就在这时,一群官员跑来了,跪下行大礼参拜,为首县令高声道:“卑职秋浦县令赵时昆,拜见鲁王殿下!”

掌柜吓得浑身一哆嗦,原来这位年轻公子竟然是名震天下的鲁王殿下,他也慌忙跪下行礼。

第722章 再见高适

李邺请众人起来,微微笑道:“我的船队就在这里补给,呆半天就走,不打扰大家,各位把履历给我看看!”

在小县城当官,很难熬出头,一旦有高官路过,他们都千方百计巴结,都想给高官留个好印象。

李邺很理解他们,所以表示可以收他们的履历,但也含蓄告诉他们,不希望他们打扰自己。

众官员都明白,纷纷告退回县衙取履历去了,李邺让一名亲兵跟他们去,省得他们再回来烦自己。

李邺又对掌柜道:“你店里竹状元的竹器我都要了,可别糊弄我,否则我会派兵来收拾你。”

掌柜战战兢兢道:“小人不敢,但小人得告诉殿下,竹状元不是一个人,是一个家族,他们家老爷子当年做的竹品还进京献给天后,天后非常喜欢,就封他的竹器为竹中状元。

老爷子早就去世了,手艺传给了两个儿子,两个儿子又传给各自孙子,现在是第四代七个曾孙,他们在南面的九华镇开了一个竹器作坊,作坊名字就叫竹状元,一大家子十几个人都在做竹品,做出的竹品都有等级,只有上等品才能叫竹状元,在江南一带名气很大。”

李邺点点头,“你就挑所有上等品给我,我不会让伱吃亏,另外,你替我向竹状元定制几十张上好坐榻,我给你画一幅图。”

掌柜连忙准备纸笔,李邺按照上辈子的记忆,把竹藤椅画了出来,他怕掌柜不理解,便坐在竹榻上给掌柜示范。

“坐榻的腿要高一点,又不能太高,保证让人的双脚正好能放在地上,后背要向前移,我坐在边缘,能舒服靠在后背上,后背做得像网一样。”

掌柜就是做这一行的,一点就透,笑道:“我明白了,殿下就是不想盘腿,也不想跪坐,腿可以自然垂下,就像普通人家的圆凳一样,只不过要加靠背,还要做得宽大舒适一点。”

李邺欣然道:“就是这个意思,按照我画的图纸做,做好了我会重重有赏!”

李邺让亲兵和店家结帐,他带着杨玉环又信步来到斜对面的酒楼,酒楼掌柜已经知道他的身份,连忙安排一间靠窗的雅室套间。

李邺和杨玉环坐在里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