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军和康楚元激战,已全歼康楚元军队,为争夺康楚元留下的水军,双方又爆发了激战,永王军战败,东迁宣州。
鹰信写不了多少字,只有寥寥数语,但关键点却写清楚了,岳州康楚元造反,被永王利用来对付李邺,康楚元灭亡,引发了李邺和永王的大战,永王兵败,撤往宣州。
这里面还有很多没有说但能猜到的事实,永王东迁宣州是要谋江南和扬州了,而李邺的势力进入了江南西道。
要是平时,李亨肯定要跳起来大骂,李邺未经朝廷同意竟然敢越界,但现在
他现在有求于李邺,就算心中再不满,再狂怒,他也得忍住。
李亨把报告放到一边,对李岱道:“鲁王应该也知道现在的局势不妙,一旦开春,吐蕃军从河西进攻灵武,仅凭会州的一万军队,根本阻挡不了,吐蕃兵临城下,郭子仪和王思礼的军队又被安禄山叛军拖住,灵武危矣!你我君臣的性命也危矣!
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围魏救赵,让鲁王率军攻打关中和长安,逼安禄山撤军,把郭子仪和王思礼的军队解放出来,全力对付吐蕃军!”
李岱点点头,“刚才高翰林也对微臣说了此事,卑职明天一早就发鹰信给李邺,让他做好准备,一旦吐蕃出兵,他就出兵长安。”
高适在一旁道:“现在商州也落入叛军之手,夺回商州也需要时间,那时再攻长安就来不及了,不如先出兵拿下商州。李相国觉得呢?”
李岱苦笑一声道:“微臣就担心出兵太早,被安禄山看出我们的意图,反而命令洛阳出兵南阳,攻打荆襄,那样就拖住了江汉军。”
李亨沉思片刻,“实在不行就走子午谷,一样能够奇袭长安,朕建议开春前夕行动,不要拖得太晚。”
李岱躬身道:“微臣遵旨,明天一早就发鹰信!”
李岱先告退了,李亨叹了口气对高适道:“朕很担心,万一李邺不肯出兵怎么办?”
“陛下怎么会有这个想法?”
“朕怎么能没有想法呢?”
李亨忧心忡忡道:“他让父母逃离灵武去巴蜀避乱,说明他根本没有把朕的死活放在心上,他只考虑自己父母。”
高适劝李亨道:“陛下,微臣在碎叶也做过几年他的录事参军,对李邺还是比较了解,李邺不喜欢受各种规章制度束缚,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很清醒,他绝不会坐视吐蕃军攻打灵武,他劝父母离开,应该只是防备万一,万一郭子仪被吐蕃军击败怎么办?”
李亨一下子愣住了,随时露出思索之色,是啊!万一郭子仪的军队被吐蕃军击败呢?灵武不是一样保不住吗?
“那依爱卿之见呢?”
“把情况告诉李邺,让他自己决定,他甚至可以派骑兵通过汉中和连云栈道杀到陇右支援我们,陛下,相信他,把自主权给他,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李亨沉思良久,终于点了点头道:“好吧!就依爱卿之见,但要把围魏救赵的策略告诉他,让他明白我们意图,同时还要把目前我们面临的严峻形势告诉他,所以朕觉得光靠鹰信还是不够,还要派人八百里加急把信件交给他。”
“陛下考虑得周全!”
李亨点点头,“高爱卿,这件事朕就交给你了。”
“微臣一定派人及时把信送到!”
高适告退走了,李亨负手来回踱步,他当即令左右宦官道:“去把李辅国给朕找来!”
第656章 究竟是谁
片刻,李辅国匆匆赶来,李辅国长得又高又胖,但相貌却很丑陋,他比天子李亨大一岁,从小和李亨一起长大,,一直服侍李亨近四十年,李亨对他异常信任,什么事都要和他商量,几乎对他言听计从。
李亨登基后,李辅国出任知内侍省事,同时出任天下兵马大元帅府司马,兼任天下兵马总监军,除了鲁王李邺和永王李璘外,天下所有唐军都要受到他的节制,在某种程度上,他掌控着军队大权。
李辅国当然知道天子召见了李岱,也知道是为了应对眼前的危机,李辅国也同意李岘的方案,如果吐蕃杀来,他也一样活不成,所以他也认可围魏救赵是解决目前危机的唯一的办法。
但让李辅国有些不满的是,天子和李岱、高适的商议没有让他参加,把他绕过去了,事后才找自己商议。
不满藏在心中,表面上看不出来,李辅国来到御书房,躬身行礼道:“老奴李辅国参见陛下!”
“朕找知事来,是关于李邺之事”
李亨就把眼前的形势和李岘的建议都告诉了李辅国,最后道:“知事同意这个方案吗?”
李辅国点点头,“方案很不错,老奴完全赞成,相信陛下也承认,现在陛下忧思的恐怕不是方案,而是人,李邺是个难对付的刺头啊!”
李亨叹口气,“他如果提一些官职、钱财方面的要求,朕都可以答应,上次他提出返还他祖父的藏宝,朕也一口答应了,但他居然向江南西道扩张势力了,这是朕最担心的,当初太子提出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