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藏国 第415节(1 / 3)

现在李璘要去夺取扬州和江南东道,这完全是和朝廷对抗,如果能成功,季广琛倒也愿意跟随,可他根本不看好李璘,这就不是一个能做大事的王爷,迟早会败亡。

季广琛决定离开李璘另谋出路了,鸟择良木而栖,季广琛的目光落在鲁王李邺身上,江夏之战也让他看懂了李邺,李邺的策略是逐而不灭,把李璘赶去江南,牵制朝廷的精力,为以后东扩埋下伏笔,可谓一石数鸟,策略十分高明,这等雄主才是自己要投奔的人啊!

尤其李邺是从安西过来,这让长期在西北为官的季广琛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亲切感。

季广琛决定交一份投名状,投靠李邺了。

这时,一名年轻男子匆匆走进书房,躬身行礼,“参见父亲!”

这名年轻男子便是季广琛的次子季春之,季广琛有二子一女,长子季寿之出任袁州萍乡县令,次子季春之则跟在他身边,替他分担一些州事,他还有个小女儿,前年嫁给了荆州魏仲犀的长子,这件事他却没有告诉李璘。

季广琛取出一封信递给次子季春之,嘱咐他道:“你去一趟汉阳,把这封信交给鲁王殿下,要亲手交到他手下,你坐船去,如果发现有人跟踪,立刻把信毁了,明白了吗?”

季春之点点头,“孩儿明白了!”

他迟疑一下又问道:“父亲不打算去扬州?”

季广琛叹口气道:“跟随李璘迟早会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何苦呢?”

“可李璘是天子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不至于吧!”

季广琛冷笑一声,“他们李氏皇族连亲父子都可以同室操戈,何况亲兄弟,你去吧!路上当心点。”

季春之醒悟,连忙躬身行一礼,“孩儿明白了,这就出发!”

季春之匆匆走了,季广琛久久注视着荆襄地图,其实他也知道李邺并不等于朝廷,他需要做出一个选择了。

第652章 人才难得

实力才是地位最好的解释,江夏一战后,洞庭湖周围以及湘江沿岸的州县纷纷有动静了,各地州官、县官成群结队来汉阳觐见鲁王李邺,就如同他们之前结队去觐见永王李璘一样。

一连七八天,李邺都在接见官员,尽管他心中十分厌烦了,但他还是得打起精神接见这些官员,他也知道这些官员是依附强者,并非依附自己,但这是官场的定律,李邺也无所谓,只要这些官员准时将税赋钱粮送来就足够了。

这天上午,他在接见郴州刺史和长史,郴州位置紧靠岭南,十分偏远,但郴州有好东西,它有唐朝的三大银坑之一,桂阳银坑,年产白银数十万两,还有铜矿,产量也不小。

刺史姓蒋,开元二十年进士,他告诉李邺,十天前就动身了,直到今天才抵达汉阳,其间还翻山越岭,历经艰辛才来到汉阳。

蒋刺史和韩长史再三邀请李邺去郴州视察,李邺当然明白他们的用意,是让自己去实地解决问题。

“郴州没有河流和外界联系吗?”李邺笑问道。

“有河流!”

蒋刺史连忙道:“郴水流经郴州的大半地区,最后注入湘江,但问题是,郴水有一段河道无法通航,最长时有三百里,历届官府陆陆续续清理,现在大概还有五十里左右无法通航。”

“什么原因不能通行呢?是山区河水的落差吗?”

两人摇摇头,“倒不是河水落差的问题,而是郴水的河水普遍太浅,河道中全是巨石,连竹排筏都不能走,前面治理好的可以行船了,但最后这一段必须要肩扛人背过去,如果能把这最后一段河道解决了,那至少可以用船只把各种物资运出去、运进来。”

“那为什么官府不组织民夫把最后一段河道中的巨石清理搬走,河道不就彻底疏通了吗?”

蒋刺史叹口气道:“开元年间,郴州的州县官府组织几万民夫动手疏通河道,用了三年才把巨石清空了大半,可天宝二年一场山洪爆发,又将我们辛辛苦苦搬走的巨石又重新冲回河道中,对于官府而言,三年算是白干了,可民众却认为这是天意,是上天不允许他们搬走石块,后来我们又组织人力,就没有人肯干了,根本就组织不了民夫,如果强征,则会爆发官民打斗,会出人命的。”

李邺笑道:“既然民夫不愿意再搬运石头,那我又有什么办法,总不能让我的军队替你们清理河道吧!”

“不!不!”

蒋刺史连忙摆手,“不敢麻烦殿下,其实民夫可以征集,关键是要给钱给粮,要筹集很大的一笔钱粮,但我们官府连俸禄都快发不起,哪里去筹集钱粮?”

李邺这才明白,他们其实是来问自己要钱粮的,李邺微微笑道:“郴州是产银之地,难道还没有钱?”

“殿下不了解啊!如果我们不经朝廷批准,擅自开矿,我们的官帽就到头了,再说,就算开矿也要有本钱,我们连本钱都拿不出来。”

李邺点点头,他沉思片刻道:“这样吧!以江汉节度府的名义开矿,本钱我们出,你们负责出矿山,主要是开采银矿,在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