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藏国 第394节(2 / 3)

庆绪看了半晌问道:“这个瓷球落在地上不会碎裂吗?”

独孤问俗摇摇头,“瓷球很厚实,砸在城墙上,有可能会碎裂,但我们做过试验,一百步外砸中城墙,十个瓷球会碎裂三个,问题不大。”

“那么能不能再做厚一点,让它不碎裂呢?”安庆绪又问道。

“回禀殿下,目前这个厚度是极限,再做厚一点,它就炸不开了,其实就算碎裂了,它还会引火,也有一定的效果。”

“算了,如果真的十个只碎三个,也能接受,我关心现在有多少钧天雷,我们没有时间拖延下去了。”

“回禀殿下,第一批一共一百个左右。”

安庆绪点点头,“一百个足够我们攻下襄阳,试验一下给我看看!”

独孤问俗大喊道:“准备试验!”

在钧天雷试验后第三天,天子安禄山下达了南征命令,命令太子安庆绪为南征大元帅,崔乾佑和田承嗣为左右副将,严庄为谋士,统帅十五万大军进攻荆襄。

按照严庄的部署,这次南征兵分两路,主力依然走叶县攻打鲁阳关,又令大将武令瑜率领三万军队为奇兵,从豫州进攻唐州,再从唐州杀进邓州,切断鲁阳关唐军的退路。

事实上,十余万大军并不是从洛阳出发,那样洛阳的唐军情报斥候就会发现,十二万大军部署在汝州,当安庆绪从洛阳抵达汝州后,十二万大军便开始浩浩荡荡向邓州方向杀去。

田承嗣两个月前就奉命备战了,他动用两万头骆驼,不断将粮食和物资从洛阳运到叶县,叶县有一万军队专门驻守,保护他们最大的后勤重地。

三天后,十二万大军抵达了叶县。

中军大帐内,安庆绪召开了第一次战前军议。

田承嗣用木杆指着沙盘上的鲁阳关道:“根据我们的情报,目前鲁阳关的常驻兵力约有两千人,主将叫黄信武,是原来的邓州团练使,我们探子查了他的履历,他并没有实际作战经验,从未上过战场,所以李邺派他出任鲁阳关总兵,只是负责平时驻防,一旦开战,必然会有新的主将来替代他。”

说到这,田承嗣缓缓道:“我们可以用偷袭的策略,趁唐军防御交换的这个间隙,抓住时机一举夺取鲁阳关。”

安庆绪问严庄道:“军师觉得呢?”

严庄点点头,“偷袭这个办法不错,我同意偷袭,但具体怎么偷袭,还要想一个妙策。”

一直沉默的崔乾佑接过木杆,指着路上的几座房屋道:“这是什么设施?”

田承嗣连忙道:“这是我们的中转仓库,我们大军过去,防止唐军偷袭粮食,所以要设立中转后勤仓库,一共有四座,但其中三座都被唐军损坏,需要修缮后才能使用。”

崔乾佑淡淡道:“我估计唐军就盯着这几座仓库,一旦我们修缮,他们就会得到信号,我们要进攻了,既然要偷袭,那就不要修这几座仓库,军队直接轻装南下,突袭鲁阳关。”

田承嗣叹口气道:“我们第一次进攻就是这样考虑,派六千骑兵南下偷袭鲁阳关,结果六千人中了埋伏,全部被火烧死,难道我们要重蹈覆辙?”

崔乾佑摇摇头道:“如果唐军再埋伏烧我们,那就是刻舟求剑了,李邺不会干这种事,我们也不会再上当。”

田承嗣眉头一皱,“但既然唐军监视废弃仓库,我们大军南下,一样被发现,还能偷袭什么?”

崔乾佑冷笑一声,“田将军没有明白我的思路,我不是偷袭,而是突袭,正如田将军刚才所言,利用唐军防御交换的时间差,一举夺取鲁阳关。”

崔乾佑又向安庆绪抱拳道:“殿下,卑职愿为偷袭军主将,率一万军队突袭鲁阳关。”

安庆绪看了一眼严庄,严庄点了点头,安庆绪当即立断道:“同意崔将军之请,务必带上钧天雷,让唐军尝一尝均天雷的滋味。”

第613章 不期而遇

南阳县以南的官道上,三万唐军正浩浩荡荡向北进发,一眼望不见尾,三万唐军由一万骑兵和两万步兵组成,主帅正是李邺亲自统领。

就在两天前,李邺接到了从郾城发来的紧急鸽信,三万燕军已经离开郾城,向唐州疾速杀来。

与此同时,叶城的情报斥候也发来鸽信,十余万大军集聚叶城,战争一触即发。

李邺当即命令李抱真率领驻扎在南阳的一万军队疾速北上,防御鲁阳关。

李邺当然也要防范敌军偷袭鲁阳关,不可能等到敌军出发了才派军队增援鲁阳关。

但李邺也要防备南阳被东面杀来的敌军袭击占领,切断鲁阳关军队的退路,他便亲自率领三万军队阻击东面的敌军。

官道上全是浩浩荡荡向南撤退的邓州民众,基本上都赶着大车,满载着家人和微薄的财产,除了家具外,其余锅碗瓢盆以及被褥衣服统统都带上了,老人和孩子坐在大车上,夫妻二人分别坐在大车两边,赶着骡子前行。

孩子抱着狗或者几只羊,老人则忧心忡忡,不知他们的命运会如何?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