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藏国 第383节(2 / 3)

,“边公公,封将军经验丰富,头脑清醒,是不可多得的良将,为何要将他免职?”

边令诚淡淡道:“哥舒大将军,咱家不会干涉军务,咱家只是执行天子的旨意,如果我没有猜错,封常清被免应该和飞龙或者荣王有关系,他可是高仙芝的心腹,高仙芝为什么出事,哥舒大将军应该也知道吧!”

听说和飞龙及荣王的造反有关,哥舒翰及时闭嘴了,他再可惜封常清,也不能让自己也卷进那个案子里。

“好吧!希望一路上好好待他,不要虐待。”

“大将军放心,毕竟身份在这里,不会虐待他,是非曲直,让他自己去给天子解释。”

封常清被押走了,边令诚心知肚明,封常清一定会在华阴县畏罪自尽,天子已经表态,和高仙芝同罪,那只能是这个结果。

找了一个机会,边令诚派人把副将王思礼找来,片刻,王思礼来到边令诚大帐,抱拳道:“监军找我有事?”

边令诚取出一份折子,“天子密旨!”

王思礼吓一跳,连忙单膝跪下道:“微臣在!”

边令诚缓缓道::“若王思礼率军攻下洛阳,可封为郡王,钦此!”

王思礼又是激动,又是惶恐道:“微臣遵旨!”

边令诚随即上了潼关城头,又命人把哥舒翰和王思礼请来。

边令诚道:“天子得到消息,河北大捷,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和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已在河北会师,唐军即将进攻幽州,安禄山极可能已率大军北上幽州,洛阳空虚,燕军对潼关是虚攻,实则兵力已空,所以希望你们抓住这个机会,光复洛阳和中原。”

哥舒翰有点犹豫,如果洛阳真的空虚,那襄阳李邺应该最先知道才对。

他昨天才刚刚才收到李邺的飞鸽来信,让他坚守潼关,不要中了敌军的诱敌之计。

“监军,如果洛阳空虚,李邺的军队就应该北上了。”

边令诚最恨听到李邺这个名字,边令诚冷冷道:“他一向心怀叵测,大将军怎么能信他的话?”

旁边王思礼道:“大将军,安禄山率大军北上,确实很有这个可能,燕军大将的家眷都在幽州,肯定人心惶惶,而且这几天燕军没有攻潼关,不如卑职率少量军队试探进攻陕州,如果不力,卑职向虢州撤退。”

边令诚又淡淡道:“哥舒大将军,如果最后李光弼夺了幽州,而郭子仪取了洛阳,你拥有二十万大军却没有抓住机会,恐怕你会悔之不及的。”

边令诚的这番话打动了哥舒翰,他可不希望最后平乱大功归郭子仪和李光弼。

哥舒翰点了点头,对王思礼道:“你可率两万军队进攻陕州,如果不利,可立刻返回!”

“卑职遵令!”

王思礼当即率领两万大军杀出了潼关,浩浩荡荡杀向百里外的陕县。

第595章 兵败崤函

从潼关向东到洛阳便是著名的崤函古道,尤其是陕州一段,南面是巍巍秦岭,北面是滔滔黄河,山道崎岖狭窄,车不能并辕,马不能并列,一旦山上掉几块巨石下来,便会阻塞道路。

偏偏这条道路又是洛阳来长安的必经之路,军事地位极其重要,为兵家必征之地。

崔乾佑在陕县耐心地等待消息,当他听到王思礼率军出潼关的消息,他心中大喜,计策一定成功了,没有封常清的阻劝,哥舒翰一定架不住王思礼和边令诚的劝说,一定会出兵。

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他必须要按照计划行动,连自己人都要欺骗。

王思礼一路东进,俨如小关卡望风而逃,唐军一口气向东推进了五十里。

这天下午,王思礼派出的骑兵截断了一个哨卡的退路,十几名逃跑不掉,跪地投降,被押送到王思礼面前。

王思礼立刻审问燕军战俘中的为首队正,队正跪在地上,战战兢兢,王思礼冷冷问道:“你是汉人?”

“小人是河北相州人,他们用家人性命威胁,小人被迫参加燕军。”

“我来问你,为何沿途燕军人数这么少?”

“回禀将军,半个月前,大军就撤了,留下我们每天烧烽火,假装有几百人驻扎。”

“大军为什么撤离?”

“听说是洛阳那边的命令,具体情况小人也不清楚。”

“陕县那边有多少军队?”王思礼又问道。

“估计有万余人左右吧!小人只是大概听说。”

王思礼心中有了一点底细,率领两万大军继续东进,一路势如劈竹,第二天抵达阌乡县。

阌乡县是距离潼关最近的一座县城,一直都是燕军攻打潼关的指挥中心。

阌乡县驻军已经跑掉了,无军队把守,王思礼的大军兵部血刃占领了阌乡县,县令出来投降,县令叫李如令,原本是唐朝的阌乡县主簿,燕军杀来,他来不及逃走,被燕军抓住,只得投降了燕军,成为燕国的阌乡县县令。

王思礼暂时顾不得清算他,问他道:“倒底是怎么回事,军队都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