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临安不夜侯 第1o14节(1 / 2)

如此一来,落成之期便快了许多倍。

至于那三位豪强,不但非常痛快地迁走了,而且只是象征性地收了官府一点拆迁费用。

杨抚帅一个人情,可比一笔丰厚的拆迁费用值钱。

你看现在的蓬州吴家就知道了。

这种情况下,谁会选择要钱?

他们只想要一样更值钱的东西:杨沅的面子。

杨沅建学宫、书院、博院的计划也获得了各界一致的拥戴和支持。

其实要做这件事很容易,只要把大家的利益绑定,满足各方需求就行了。

可是一直没有人去做这件事,说到底,还是执政者的眼光见识或是思维方向问题。

能够抓住问题关键的人,他只要划个圈儿,圈里的一切就能被点化成金子。

四大学宫的计划现在已经超额了,变成了五大学宫。

这还是杨沅考虑到师资和生员的问题,禁止各地豪强踊跃报名,要扩大学宫建设的缘故。

其中,最先建成的就是“蓬州学宫”。

蜀学大家“木易先生”将在新年三月三于蓬州学宫讲学的消息,已向天下传扬开去。

官家本来就是蜀学信徒,闻言大喜,亲自题了一块匾,命人送往蓬州学宫。

也因此,蓬州学宫所需的匾额和楹联,都有各地儒家名士题写。

唯有蓬州学宫正堂的匾额位置现在还空着,那是给官家所题匾额留的位置。

至于官家写的是什么,目前还无人知晓。

和蓬州学宫匾额前后脚离开临安的,是杨沅的家眷。

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鹿溪终于带着一家老小,赶赴川中,与郎君相会去了。

蓬州火器厂目前在建,做为吴家列为绝密的这处所在,用尽了各种保密措施。

核心制造部门的工人,用的全是可以暴力约束他们自由的囚犯,刑期至少在十年以上的。

哪怕只是在外围流水线上作业,每天接触的就是规格统一的一个部件,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普通工人,也是知根知底、相互承责引荐而来的。

而且每个部门的监工,全部都是吴家子弟。

当然,潼川府三台山这边,也没有干等着蓬州火器厂的建成。

在此期间,这边也在不断制造火铳、火箭、手雷、地雷等武器。

杨沅让甘泉接手了潼川府本地团练的指挥权。

而新式火器,就通过他们来学习使用、保养、装配、修理和以火器对西夏军队的操练演习。

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就不断做出修正,尤其是战术战法的修正和改进。

杨沅这些日子,真的是忙的不可开交,心浮气燥。

偏偏,在他辛勤灌溉之下,嫣然和多子都有了身孕。

可大理的刀妃、蓬州的眉真,还都没有送亲过来。

也是幸亏杨沅事务太多太忙,有这些事情劳神费力,心火儿才压得住。

不然,以他所习功法造成的阳气太盛问题,没有这么多大耗精力的事情牵扯的话,怕不是要憋出病来。

吴幼瑶依然每隔几天就给自己剃一次发。

许是下山之后接触到了越来越多世俗间的东西,小师父开始懂得害羞了。

她觉得,如果在杨沅两位如夫人都有了身孕的当口儿,她突然开始蓄发,会被人笑话她不要脸。

不过,她每次照镜子的时候,已经开始不由自主地幻想她长出一头秀发的模样儿来了。

她甚至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用眉真侄女留下的妆粉,悄悄地打扮过。

她描了眉,点了唇,敷了粉,对着镜子,好奇地顾盼。

如果只是远远看她午夜对镜的动作,颇有一点“画皮”的惊悚味道。

这还真是一个躁动的春天。

第744章 三不朽

二月末,潼川经略安抚使杨沅再次驾临蓬州。

此来,他先是去了一趟剑州,沿途考察地方府县、检验驰道修整进度。

最后他到了剑州,看了一下他的府衙改造情况。

剑州的经略安抚使衙门已经改造的七七八八了,很快就可以入住。

杨沅当场拍板,他下一站蓬州事了,直接就入驻剑州府衙。

杨沅已经向朝廷请旨,辞去了本就是挂名的潼川知府一职。

潼川知府,现在是由他原来的副手,实际上的潼川府一把手,潼川府通判徐梓惟接任了。

杨沅在潼川府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和陈通判合作的一直不错。

虽然杨沅并不实际主持知府衙门的事务,但是陈通判每七天至少要向杨沅当面汇报一次。

近来府衙发生的大事小情,如何处理、结果如何,他都会一一罗列清楚,向杨沅汇报。

这是一个很有分寸的官,杨沅自然也不吝对他的栽培。

杨沅决定,他先迁往剑州,现仍在蓬州的经略安抚使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