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相继递国书重新确立了双方关系,官家声望大振。
之后他又缩短宰相的任期,分宰相之权于执政,裁汰庸冗,以《皇宋刑统》为祖制等一系列行为,使得他的威望进一步大增。
再加上他祭出了“孝道”这杆无往而不利的大旗,一时间竟令得百官哑然,上书劝止者寥寥,皇帝陛下的成都之行,顺利得以贯彻了。
洛氏医馆里,送走一位抓药人后,岳佩莹和颜青羽双双站到了洛承安面前。
“大宋皇帝西行,沿途戒备,愈加森严,此时绝非动手时机!”
洛承安沉声道:“国相要的如果是杨沅的人头,那好办。
可国相要的是一个全须全尾活的杨沅,那我们就只能继续潜伏下去,等候更好的时机。”
颜青羽道:“大宋皇帝西巡,真的是陪太后去祈福吗?会不会……他的目标是我们大夏?”
洛承安道:“不无可能,如果大宋皇帝西巡的真实意图,是针对我大夏。
那也就意味着,大宋已经明白,有我大夏牵制着,他们无法针对金国,所以大宋想先解决我们这个心腹之患。”
颜青羽道:“大宋皇帝西巡,大队人马相随,行进不会很快。
我们应该立即派人返回大夏,禀报国相,早做应对。”
洛承安点点头,道:“陛下虽有‘飞鹞子’潜伏于大宋,但‘飞鹞子’不归国相节制。
我们是该派人回去,通知国相,早做准备。”
他们是任得敬的人,任得敬和西夏皇帝李仁孝一直在暗中争权。
如果李仁孝提前知道了大宋的动向,而任得敬不知道,那么李仁孝就可以预做筹谋。
待大宋皇帝西巡,宋夏边境局势紧张之际,李仁孝就可以迅速安插他的亲信将领攫取兵权,让任得敬陷入被动。
想到这里,洛承安果断地道:“马上报讯回去,你二人……谁愿一行?”
第579章 选择
皇帝御驾西巡,为皇太后祈福。
此行,皇太后、皇帝、皇后,次相魏良臣,参知政事张浚,兵部侍郎兼权直学士院沈虚中随行。
御龙直都指挥使莫龙统殿前司兵马为内卫,赵密、罗克敌统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精锐。
所有兵马,合计三万人。
当初真宗封禅泰山时,带了一万五千名精锐禁军。
成都到临洮的距离,比起泰山到幽州可远的多了。
可是考虑到如今宋夏之间的形势,比真宗封禅时的宋辽形势要更加紧张,所以为安全起见,还是加派了一倍的兵力。
监国晋王赵璩,率领满朝文武送皇帝出城,声势浩大。
御街之上,许多百姓都在围观这样难得的场面。
人群中,洛承安翘首看着皇帝的仪仗缓缓出城而去,轻轻吁了口气,对一旁的颜青羽道:“按照脚程,小莹已经到洛阳附近了吧?”
颜青羽点点头,低声道:“差不多,皇帝御驾启程晚,行路缓慢,她能抢出足够的时间让国相应变的。”
洛承安谨慎地四下看了看,转身走去,对紧跟上来的颜青羽道:“皇帝一日还在西南,边禁便有十倍的森严。我们现在不仅要等机会,还要等时间。这段时间,谨慎一些,切勿露出马脚。”
“洛叔放心。”
顿了一顿,颜青羽道:“我就是奇怪,国相为何非要一个活的杨沅?而且连伤都不许伤他?若非如此,我们早就可以下手了,现在却是畏首畏尾的。”
洛承安淡淡一笑,道:“你我听命行事而已,哪来的那么多为什么?走吧,回去,医馆该开门了。”
赵璩送走皇帝,至十里亭而止,兄弟二人一个在车上,一个在马下,四目一对,千言万语,尽在其中。
轿帘徐徐放下,御驾向西,缓缓而去。
赵璩率文武长揖到地,缓缓直起腰来时,看着面前脚步铿锵的士兵列队而过,赵璩对伺候在身边的王府内侍总管低声道:“暗谕三法司,去晋王府候着。”
百官比皇帝出城的时间足足早起了两个时辰,这才完成诸般繁琐。
如今终于送了皇帝离开,个个疲惫不堪,毕竟能做到这个位置的官,大多年纪都大了。
武将们还好,天天操练武艺的,体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