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穿越当县令 第118节(1 / 2)

因为穿了一个冬天,再加上天气暖和之后收在库房里,自然而然有些霉味,棉絮坨在一起,经常使用的袖口位置,那棉花已经成死棉花,硬邦邦的。

这些用久了的棉花,跟蔡一繁那边的棉花,形成鲜明对比。

给蔡先生那十斤棉,早就蓬松得不能再蓬松了,之前实验时,只能打湿了晒干,然后再弹。

但次数多了之后,难免变得稀碎。

不过这样的棉花填充到被服里,确实又软又暖和。

而且纪楚他们去年弹的棉花,工具到底不算好,所以弹出来的棉花很快就压扁了。

蔡先生做的弹花机却不同,弹出来的棉花显然更好。

纪楚看着就喜欢。

等班凯班贤来了之后,大家立刻动工。

有了这些棉花,才能更好找到优缺点,这就不是纪楚能做的了。

他只有吩咐厨房备好茶水点心,不要累着大家。

等他去正堂处理公务,蔡先生才看了他的背影道:“竟然是表里如一的。”

跟着蔡老头做事的手下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以前也有这种情况发生。

某地官员千求万求,让他们过去帮忙。

等去了之后,明显是看不起的,却又想让他们做事,所以摆足了官老爷的架子。

大有一种,我们那么求你,是看得上你,是给你脸了。

让你帮忙,还要给你脸色看。

众人敢怒不敢言。

还是师父发了好大的脾气,才让对方转换态度,安排好住宿饭食。

从那之后,他们能不出去就不出去,更不奢望这些人会真正尊重他们。

纪楚却不同。

他从一开始的信件里,便没有什么格外敬重的语气,只是好声好气地探讨如何做农具,如何做水车。

但字里行间,不仅对他们有尊敬,还有敬佩。

真见面之后,也跟信里的态度一样,绝对不玩虚的。

他们突然到访,甚至把官署给他们住。

这份厚待,可不是嘴上说说。

班凯班贤小声道:“师父,我们没说错吧。”

“没有,行了吧,还不好好做事。”蔡老头瞪着他们,语气却不严肃。

蔡先生一来,白家村的白婆婆知道后,也被请了过来。

白婆婆更知道棉花的特性,之前还会织白叠子,知道棉絮的问题所在,还提起棉籽的问题。

现在手动剥棉籽,难免会有疏漏。

她认为,其中零部件经常需要更换,也许是这方面的原因。

白婆婆年纪大,甚至算蔡先生的长辈。

两人一个是农户,一个是匠人,也是相谈甚欢。

不过他们两个都会技术,都忙得厉害,不是弹花机有事,就是棉花地有事。

纪楚看着,只觉得自己有些幸运,能找到这么多技术专家。

有专家在就是好啊。

这可是正儿八经的技术专家。

但蔡先生知道,白婆婆甚至有本自己的书时,心里微动。

都是搞技术的,他要是有一本,也挺好的?

念头一闪而过,还是赶紧干正事要紧。

纪楚自然也没走,他跟安丘那边打过招呼,陪着蔡先生一起做弹花机。

不仅是这事要紧,也因为他们两地发展时,蔡先生帮了大忙。

那些农具以及磨油器具等等,都是依靠他们才大力发展。

这话本是衙门之间内部自己说说,谁料想传到蔡先生他们耳朵里,一时间大家干活的热情更足了。

都说人满足生存需要后,就会寻常自我价值实现。

作为技术顶尖的工匠,就连班凯班贤都不缺吃喝,他们缺的就是这份尊重。

不知道是不是这份热情,让改进弹花机的速度明显变快。

这种关口,地里棉花又要收获了,纪楚只好两边一起跑。

好在林元志林秀才赶了过来,他对棉花同样熟悉,可以帮忙打打下手。

要说摘棉花也是个技术活。

熟练的人,一天可以摘十五到五十斤棉花。

不熟练的人,也就十斤左右。

而且这棉花采摘也有不同。

不是所有棉花都能一起开花,一起摘下。

按照白婆婆的经验是:“大概可以采三回,就能全都摘完,或者直接不管,等全都开完再说。”

摘完棉花之后,还要砍棉花秆,这可是好东西,晒干之后用来引火非常实用。

然后还要快速翻耕,种上冬小麦。

可以说在这个十月份,种了棉花的各地农户都会非常忙碌。

好在现在种得不算多,各家都忙得过来。

再想到棉花的保暖,可以给全家做棉被服,那动力就更足了。

除了采摘之外,纪楚还在统计各家的棉花亩产。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