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过来的目的,还是学种棉花。
好好的新秀才,州案首,竟然学种棉花?
沾桥县衙门的人更加明白,这棉花有多重要了。
虽说现在都在等着夏收,但还是能抽空琢磨一下种棉的。
纪楚看了看时间,知道事不宜迟,若再不行动,就要赶上夏收农忙,到时候他就不是去送好事,而是添乱。
“明日上午,马典吏留下看家,成捕头跟傅书吏同本官一起,去往白家村白婆婆家中。”
去那做什么?
纪楚指着外面的骏马道:“送马跟礼物。”
“夏收之后就是种棉花,而曲夏州各地对种棉有信心,多半也因为她的棉花要术。”
这次过去,便是代表官府郑重感谢。
只送骏马似乎不好,大家都说送礼成双,纪楚干脆又置办了礼物,代表大家前去感谢。
因为纪楚明白,只要一个冬天,所有人都会拜服白花妹,明白她老人家到底有多重要。
以后把她拜为棉花神仙也不为过。
沾桥县众人立刻着手去办,傅书吏还道:“请县城的锣鼓班子一起?”
“那是极好的。”纪楚连连点头,“你们都辛苦了。”
“夏收一过,还要种棉花。”
“但棉花种完,大家就能安排休息,好好过个农闲。”
能放假!
好事啊!
纪楚默默觉得良心有点痛。
放到安丘,他还能加一句大家都有奖金。
在这里只能讲休假,也是苦了大家。
不过没关系。
本地棉花产业潜力巨大。
总有一日,当地官吏也能看齐安丘县的。
五月初七清晨。
沾桥县城便出现整齐的锣鼓队伍,众人腰间扎着彩布,喜气洋洋的。
而队伍前面,则是一匹色泽漂亮的骏马,还有五挑子礼物。
有人问道:“衙门队伍干什么去啊。”
“不知道啊。”
“纪大人在队伍后面!”
“啊?他也去?”
终于有人打听出来。
“去白家村!见白婆婆的!”
“那些礼物也是给她老人家的,包括那匹骏马。”
什么?!
白婆婆他们知道,不就是那个冬日还要被接到救济院的老婆婆吗。
今年都七十六了,出入都要有人搀扶才成。
说是很会种白叠子,如今有本《棉花要术》,就是她口述出来。
但值得这样大张旗鼓吗?
大家以为,只是个普通的庄稼啊。
很多年前本地也种白叠子,也没有发财吧。
而且那时候织成布,都送到宫里了,他们当地还是那样穷。
也有人道:“纪大人如此重视,或许不一样?”
“反正我家今年种,等麦子收完,立刻种上,我们都学了种植方法了。”
众人讨论声中,衙门等人敲锣打鼓去往白家村。
白家村的村长等人已经在门口等候。
那白婆婆一家同样也在,以白婆婆为首,身边是她两个儿子,还有出嫁的一个女儿,以及五六个孙辈,甚至还有两个重孙。
一家四世同堂,脸上全都带着激动。
其实从纪楚认识白婆婆之后,衙门跟她家一直都有联系。
年后白婆婆还想到一些细节,想跟官府说,又怕不值当。
好在差役们没有嫌麻烦,记下之后,送到还在安丘县的纪大人手中。
等到《棉花要术》写成了,纪楚还特意送来几本,请人念给白婆婆听,若有什么疏漏,他也可以补上。
等纪楚再来沾桥县,特意又去白家村看望。
这让白家大儿子最是高兴。
不是因为纪大人带来的荣耀,也不是因此他家马上变得格外有钱。
在因为一件事。
那就是他娘终于不想死了!
要知道在去年过年之前,他娘虽然不说,可表现出的意思就是,她要死早点死,不能给家里添麻烦。
大冬天的,甚至想自己去地里看看。
这是看看吗?
分明是想死在雪窝子里算了。
白家大儿子知道,母亲非常害怕。
当年救老爹的时候就是散尽家财也没救回来,她这么大年纪,更不想让家人为难。
所以每年冬天,他们家都要看着母亲,不让她乱走。
特别是田地被纪大人送回来之后,母亲这个想法更加强烈。
以前一无所有就罢了。
如今又有了家产,眼看房子也在一点点修缮,母亲更不想拖累全家。
但殊不知,若没有他娘,哪有这一大家子。
当年他爹走了,全靠母亲支撑。
若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