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道,那天在大慈恩寺,他给甜妞儿研墨,如今也算是一种偿还?
魏王陈然道:“子钰,自家人不必客气,反正我闲着也是闲着。”
而后,贾珩拿出奏疏,开始书写条陈,主要叙说了率兵来到倭国以来的用兵情况,以及对倭国、朝鲜两地藩属之国的定位。
所谓,以海军驻扎江户,通海贸养海关,以海关养海军,根本不费朝廷一两一米。
尤其是,而后要在江户驻军,这需要说服崇平帝乃至军机大臣。
否则,又要被国中的文臣怒斥为劳民伤财之举,当然,养兵军费肯定是由倭国来出的。
这一点儿,显然毋庸置疑。
魏王陈然在一边儿磨墨而毕,凝眸看向那执笔而书的少年,心头不由生出一股敬意。
真是经天纬地之才,世人罕有能及。
怪不得邓先生提及,卫国公如果不是好色如命,只怕真会危害社稷。
但好色如命,真的是弱点吗?
焉知不是贾子钰故意示于世人,用以蛰伏的弱点呢?
第1291章 贾珩:才能封亲王加九锡,辅国议
江户城
不知不觉,就是五天时间过去,此刻的江户城,城中的硝烟已经渐渐散去,只余一些血腥猎猎之气,城墙青砖之上,刀兵之痕清晰可见。
城中,幕府宅邸
贾珩正在与魏王翻阅着锦衣府经历司经历,整理而来的簿册,其上记载着整个江户地区,乃至整个倭国的基本情况。
幕府当初将整个倭国划分为大大小小两百多个“藩”,藩的首领大名,听命于将军,在地方上豢养家臣、武士,几乎如同独立王国。
魏王放下手中簿册,感慨道:“子钰,倭国这些藩看着比春秋时期,周天子之下的藩邦还要多。”
贾珩点了点头,道:“是啊,诸藩纷争不休,如能废藩置县,改由朝廷兵马屯驻,未尝不可。”
魏王陈然低声道:“此非一朝一夕之功了。”
就在两人叙话之时,锦衣亲卫千户李述快步进入厢房,道:“都督,德川纲重与萨摩、长州、肥前、肥后诸藩,已至江户城外三十里外,派来了国使,递交了国书,说想要与卫国公见上一面。”
贾珩低声说道:“怎么,还想让本国公出城迎迎他们?”
魏王放下手中的茶盅,目光微动。
“让他们自己过来。”贾珩面色微顿,轻声说道。
倭国人就是这样,畏威而不怀德,从后世的驻日美军的一些表现就能看出来了。
这次不仅要在江户之地驻军,还要在其他地方驻军,用以监视倭国。
李述拱手称是。
此刻,原本“驻陛”在江户城外三十里外的倭国诸藩联军,闻听那国使所言,面上皆是微微一变。
此刻,诸家藩主率领的武士军卒大概有三万人,又是分属多家,其实也没有多少凝聚力。
萨摩藩的藩主岛津光久,脸上怒气勃发,但发作不得。
德川纲重道:“岛津家督,小不忍则乱大谋,汉军既已打下了江户城,我们想要驻扎江户,还需再忍气吞声才是。”
此刻诸藩藩主,脸上皆是现出认同之色。
装孙子而已,德川家当政之时,他们也是装过孙子的,这都算是有经验了。
后光明天皇道:“中原上国,率大兵而来,出迎我等小邦之主,的确于理不合。”
不得不说,后光明天皇还是颇为隐忍。
说着,目光掠向面容阴鸷的萨摩藩主以及其他默然不语的藩主,说道:“咱们还是驱车前往吧,也没有几步路了。”
见天皇发话,萨摩藩主岛津光久也不好拂了面子,遂也不再多说其他。
后光明天皇道:“走吧,去见见这位卫国公。”
后光明天皇轻声说着,已是向着江户城抵近,本以为径直进入江户城中,却不想抬眸望去,只见一队队身着锦衣华服的仪卫,列队而迎,而中间簇拥着一位身形挺拔,蟒服黑冠的少年。
而飞鱼服、绣春刀,头戴黑色无翼山字帽,果敢、干练的骁锐气质,几乎给倭国的诸位藩主留下了深刻印象。
甚至让后光明天皇一眼望去,都开始自惭形秽。
《左传·定公十年》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谓之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贾珩问道:“哪一位可是后光明天皇?”
后光明天皇近前,姿态倒是放的极低,拱手说道:“见过大汉卫国公。”
贾珩看向十八九岁的青年,点了点头,伸出一只手,相邀说道:“天皇请起。”
后光明天皇与身后的藩主,见得此幕,神色不一。
如岛津光久目光冷了冷,而其他几藩倒没有什么情绪。
贾珩以不容拒绝的语气,沉声道:“大军驻扎在城外吧。”
此言一出,身后的萨摩藩主岛津光久脸上不由现出忿忿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