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妨,”黛玉笑着说道:“薛姑娘的来意,我大概知晓,不是什么大事,明儿个家中也没什么安排,就请她过来吧。”
薛宝钗被选为大公主的伴读已经有些日子,大公主要嫁去科尔沁,她的伴读们总得定下前程,当年胤祺还求过宜妃,让薛宝钗以女官身份陪着出嫁,想必是薛宝钗心中不踏实,想求个准话。
想到这,黛玉抽出一张浅绿色的纸笺,蘸了墨写上几行飘逸的字,令人送去了薛府。
翌日一早,黛玉刚处理完家事,看门的小厮便往后头传话,薛家姑娘到了。
黛玉忙令人将宝钗迎到她院子的正屋。
薛家的马车驶入了林府,便有几个婆子迎了上来,簇拥着宝钗往内院而去,至于马车,自有小厮之后牵去马房。
薛宝钗走在由整片青石板铺成的路上,留心着途经的院落屋宇,只觉着这林府虽不奢华,却格外的清新雅致。
沿着青石路走了约一刻钟,便到了二门,内院里伺候的丫鬟已经在等着了,只见这几个丫鬟面貌清秀,衣着简单,并未穿金戴银,但站在那里,一举一动自由章程。
见着宝钗一行人,为首的丫鬟和煦说道:“薛姑娘,请您随我来。”旁的话一句也不说,外头的婆子亦低着头,一言不发的退下。
薛宝钗自忖也是见过世面的,荣国府的丫鬟们比一般人家的正经小姐还要富贵,但瞧着规矩上,比眼前的丫鬟还差了几分。
这等做派,甚至让宝钗恍若瞧见了大公主的贴身宫女。
这份管家手段,真是让人望尘莫及,宝钗暗自感慨,走过了小花园,便到了黛玉理事的院子。
“林姑娘。”宝钗屈膝,率先向黛玉行了个礼。之前在荣国府的时候,以王夫人为纽带,两人以亲戚论交,自是能姐姐妹妹的混着叫。
然而此时世殊时异,黛玉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五阿哥福晋,只等到了岁数成婚,而宝钗却成了大公主的伴读,两人之间在亲戚之外,又多了份尊卑。
黛玉侧过身子,半受了宝钗的礼,笑盈盈说道:“宝姑娘瞧着愈发精神了。”
黛玉这话,却是出自真心,宝钗入宫之后,黛玉只在宫宴上远远见过,今儿个一瞧,只觉着较之在贾府的时候,宝钗瞧着要舒展许多。
这也难怪,再如何说宝钗母亲与王夫人是嫡亲的姐妹,说破天去,薛家依然是寄人篱下,更何况王夫人上头还有婆婆,宝钗在贾家也得时时小心,刻刻注意。
入了宫,虽说也得侍奉大公主,但大公主身旁光伴读就有六位之多,宝钗到底能有歇息时刻。更何况,自宝钗入宫之后,薛家的生意果然好了起来,尽管薛蟠依旧是个不中用的,但那等偷奸耍滑的掌柜已经不敢再过分糊弄,薛家的家业虽然回不到薛父在的时候,但也止住了颓势。
“这可不就是托你的福吗。”宝钗笑容中带着小心:“现在家中日子愈发好了,我和母亲总算能放心下来。”
黛玉见着宝钗这谨慎模样,兴致便淡了几分,她意兴阑珊地问道:“宝姑娘过来,可是有何要事?”
宝钗素来便会看人颜色,黛玉的这份寥落,她又如何不知,但她依旧面不改色,笑着说道:“好叫林姑娘晓得,大公主婚事已经定了,一个月后便是婚期,蒙公主恩典,赐我为三品的女官,伴着公主嫁去科尔沁,我特特来与你道别。”
黛玉微微向宝钗探过身子,关切地问道:“这么快就要走了吗?一切可准备好了?你”
说着,黛玉咬着唇,止住了脱口而出的话语,再问深了,难免有不敬皇家之疑
黛玉的未竟之言,宝钗心头明白,她咬唇笑了:“一应事宜自有礼部操持,我妈妈和哥哥,也与我收拾了一应药物用品,科尔沁离京城也不算远,实在缺了东西,捎个信让家里送去也罢了。”
顿了顿,宝钗的笑中又露出了丝无奈:“其实早些日子,大公主特特问了我们,愿不愿意陪她去草原。”
“那怎么”黛玉欲言又止的问道,都无需再询问宝钗如何回答,只听着她来道别之语,已经尽知。
宝钗一贯温婉的笑从脸上褪去,她看着黛玉,眼中如同有火在燃烧:“早些年我父亲去后,家中哥哥不成器,不怕你笑话,家业早就开始落败了,以前我只气,我为何身为女儿家,最好的结局也不过是找个好人嫁了,能帮扶薛家几分,自到了大公主身旁,眼见着在薛家外头的生意顺了许多出去行商也无人为难,眼见着薛家越来越好,更别说陪着公主去蒙古,还能得个女官的身份,我知足了。”
更何况,宝钗更有自己的思量,她身为商户女,即使是皇商,在门第上也低了一头,左不过嫁去同样经商的其他人家,或者嫁个根基浅的官员,这已经是她最好的选择了,当年母亲隐晦提及的,荣国府的宝玉,都得百般筹谋。
这还是王夫人是她嫡亲姨母的份上,更何况,王夫人中意她,更多中意的是薛家的那些白花花的银子。
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薛家就算在走下坡路,到底也有几辈子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