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朕能走到对岸吗 第659节(1 / 2)

以雷霆之势对所有世家进行统一的普查!

刘协满意地道:“还是文和你办事最让朕放心,这一点你比奉孝要强。”

贾诩连连称不敢。

听到这话,一旁的郭嘉微微有些心酸:在心里叹了口气后,他拱手道:“陛下,臣先告退了。”

“慢着。”

刘协喊住了郭嘉,然后脱下自己身上披着的锦衣,随手丢给了他。

“忙归忙,身体还是要多多注意。”

“如今深秋都快过了,你还穿得这般单薄,若是染了风寒该怎么办?”

“最近洛阳那边给朕送来了一批贡品,里面有些上好的补药,朕已命人给你府上送去一份了。”

郭嘉拿着手中的衣服,一时怔住了。

过了片刻后他才回过神来,揉了揉微微有些发红的眼睛,躬身道:“谢陛下。”

言罢,就转身大步走出了温室。

看着他的背影,刘协对贾诩摇头道:“这个奉孝,讲他两句就觉得受委屈了。”

“朕岂会不知他的不易,但他年纪轻轻,不多磨砺怎能成大器。”

“文和你觉得呢?”

贾诩微微一笑,说道:“陛下自然是没错的,奉孝的谋略有余,实干的经验不足,是需要在朝堂中好好磨练。”

“那就好。”

刘协笑了笑,伸手端起龙案上的茶水喝了一口,随后又再度放下,看向一旁摆着的一份名单,目光微微闪烁。

“差不多,该开始动手了。”

贾诩深深躬身。

第494章 建立内阁,确立七位大学士!

翌日,早朝。

当今天子不是一个热衷于开朝会的皇帝,这是百官们共知的事情。

按照大汉惯例,朝会五日一开。

但到了刘协这里却变成了十日一开,甚至有时候直接不开,让百官将大小事送呈到宣室。

对于天子的这种懒政的行为,百官们自然是有意见的,此前有许多大臣不停地上书谏言。

对于这些谏言,天子表示全部接受,而且赞扬他们敢于直谏,但就是不改。

次数多了,百官们也就慢慢接受了。

毕竟当今天子确实英明神武,即便不怎么开朝会,依然能够洞悉政事,而且把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

当然,所有人都明白,这其中大部分的功劳都在于那些每日在宣室殿处理政务的大臣身上。

那些大臣虽然官职高低不一,大部分人甚至连九卿都不是,但却有资格在宣室殿帮助天子处理政务。

这一权利让不少大臣都为之眼红,但又无法跻身其中,只能干瞪眼。

今日是近两个月以来第一次朝会,虽然已经过了寅时,但仍有许多大臣没到承明殿。

大臣们来得这么晚的原因也很简单,天子从来不会准时上朝,往往比他们要更晚,来早了也是站着干等。

果不其然,直到卯时左右,所有大臣们都到齐了后,刘协才姗姗来迟。

“诸位爱卿来得倒是够早的。”

刘协走到龙椅上落座,接受了百官朝拜后,才笑着说道。

百官闻言嘴角都忍不住一抽。

他们来得还早?都已经日上三竿了!

分明是你来得太晚了!

孔融上前说道:“陛下,如今天下刚定,百废待兴,您身为天子,不可倦怠国事啊。”

“您久不上朝,让大司徒、大司空以及御史中丞他们处理政务,如此下去如何能行?”

“还请陛下多多专注于政事。”

刘协闻言露出严肃认真的神色,点头道:“大长秋教训得是,朕记住了。”

孔融叹了口气,心中无奈。

每次有人谏言天子都是这一套说辞,表面虚心采纳,实际上根本不改。

累了。

就在群臣以为天子又要跟往常一样说出“有事启奏,无事退朝”时,刘协却说出了另外一番令他们感到意外的话。

“朕这段时日来也在反思,朝廷大事关乎国家民生,朕身为天子,实在不该如此懈怠。”

刘协露出自责之色,同时又说道:“但人力有时穷,朕精力有限,让大司徒他们协助朕处理政务也是无奈之举。”

“不过这到底不符合朝廷礼制,所以朕欲改制,以便更好、更快地处理政事。”

刘协的话令所有大臣都是一愣。

改制?

没等众人反应过来,刘协便道:“朕欲创办内阁,设七位大学士。”

“朝中大小事务皆上呈内阁,由诸位大学士进行审阅以及批示,然后再由朕来裁决。”

刘协将自己的想法原原本本道了出来。

内阁制度是明朝创立的,这是一项相当超前的管理制度,对管理国家而言有着很大的优势。

刘协很早之前就有创立内阁的想法,只不过这不是随便就能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