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扼元 第574节(3 / 4)

武将们聚集在这里,环绕着舆图探看。密集发来的消息,给久经沙场的将帅们尽最大可能构建出了真实而形象的场景,使得他们几乎能透过这些标识和文字,感觉到远方的铁蹄踏地之响。

耶律楚材把视线从一叠簿册上收回。那是录事司费了许多力气才搜罗到的情报,记录了蒙古军现有的庞大力量。

他捋了捋胡须定一定神,沉声道:“蒙古人动员规模如此之大,恐怕不会集结发力于一点……按照他们的习惯,多半铺开数百上千里的广阔正面,处处威胁,处处牵制,以使我军疲于应付。”

他虽不领兵,却也见得多了,这会儿开口,有几分沙场老手的风范。

“耶律丞相所言极是。”汪世显用马鞭敲了敲舆图上某处:“咱们如果从东到西,梳理蒙古人的威胁的话,第一个受到威胁的,是临潢府。”

“何以见得?”郭宁问。

有人道:“蒙古人先破临潢府,随即再南下大定府,就切断了东北内地和中原的联系。这是当年木华黎率五投下之众南下的故技。”

“未必。中原和东北有海路联系,海冰封冻之前,蒙古军不可能切断得了……他们也一定明白这一点。所以我估计,这一路兵马会假作南下,实则东进,从临潢府直扑泰州,乃至肇州和会宁府。他们的目的不在阻断,而在直接牵制东北女真、渤海、契丹等部族之兵。”

说到这里,汪世显顿了顿,挠一挠后脑勺。早前他的脑袋挨了记狠的,差点被开瓢,后来恢复得一直不好,皮肉时常肿痛。好在每到天凉肿痛便消,只有瘙痒难耐。

“嘿嘿,咱们本来也不指望那些部族兵马……”有人低声嘟囔一句。

“好几万步骑呢,怎么就不指望?”有人立即反对。

“临潢府的守将是谁?”耶律楚材问。

“是时青。”好几人同时回答。一名幕僚随即写了纸条,贴在临潢府的位置。

郭宁忽然想到一事,连忙问道:“仲明方才所想,有没有列入预案,发往临潢府?”

“……第三版的预案里有,不过,五天前才发运启程。”

那多半赶不上了。

就算事前准备再怎么充分,两国两军一旦对垒,总有各种各样的疏漏,不能强求。但愿时青机灵点,别只顾着南路,坑了东北招讨司那群女真将帅。

郭宁心念一转,道:“仲明,你继续说下去。第二个受威胁的要点在哪里?”

第九百八十六章 拍岸(下)

大周的兵将自下而上几乎每一个人,都有持续十数年、数十年面对着北方强敌威胁的经历。大部分人还是遭受兵灾祸害后聚集起来,以中原汉儿特有的坚韧重新组成军队,与蒙古人殊死搏杀过的。

他们的伤口可能需要很多年才能痊愈,而伤口带来的痛苦,时时刻刻都在提醒他们要准备与蒙古人的厮杀。日常出入中都都元帅府的武人们日常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不断推断蒙古人南下的路线,预算两家厮杀的种种场景。

针对蒙古军的军事应对,汪世显脑海里存着的方案不下数十个。郭宁这么一说,汪世显就知道皇帝在东北方向打算采取何等策略。

汪世显转而再看站在外圈的李云,李云向着皇帝微微躬身。

大周建立数年来,对东北内地的异族军头甚是优容,在财力物力上都给予了大量支撑。不过,拿了朝廷那么多好处,总得有回报的时候。眼下蒙古人的第一手,是以相当的力量威胁东北内地,而皇帝也正好需要东北的军头们出力,黏住蒙古人的兵力。这两厢的想法,是恰好撞到一块儿了。

汪世显的心思随即转过,指了指舆图上一点:“陛下,蒙古军此番发动,挟裹了无数来自西域的败兵溃卒,所以一开始必定声势煊赫,引发北疆处处烽火。不过,那成吉思汗是知兵之人,他很清楚自家的弱点和急需。所以,第二个受威胁的要点,是宣德州……嗯,说的精确些,是宣德州以西深山大壑里的天城、怀安等地。”

“蒙古人是要煽动躲藏在这些地方的蟊贼?那就得动用精锐骑兵长途突进,连续越过多处前哨屯堡扼守之所。”

“我以为,蒙古人不缺这点胆量,更不缺敢于冒死突进的勇士……这本也是他们的擅长。”

“这些山区里的贼寇,值得蒙古人这么做么?”

“贼寇大都是老行伍出身,此前与我军有过冲突的记录。虽说战斗范围小,规模也小,但甚是激烈。前一阵还有个都将在作战时轻敌前出,结果中了埋伏,战死了。蒙古人要在各处造成声势,要在最短时间内摸清我们的防御体系,最好的合作者就是他们。”

“贼寇的数量约莫多少?”郭宁问道。

这一类的情报每月都有汇入,但一时间倒是想不到这么精确。汪世显指了指后头靠墙木架上某一格的文书:“待我取文书来看。”

他正待举步,靖安民出列禀道:“大同府以东的山间,大股贼寇六家,小股三十余,合计四五千家,分布在七个县的范围。他们自身早就没了与我方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