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咀嚼着,他一边不经意地答道:“国君怎么样,我倒不在乎。我来这里,又不靠着那小屁孩子国王。大相国寺那边的义旋老和尚,是贵国妙莲寺主持海圆禅师的师兄。义旋和尚已经先一步到了开城,做我办事收钱的中人……这贪财和尚,就因为走这一趟,两千贯的好处里,他要分走两百!”
高丽国现任的国君王晊已经三十岁了,虽说是个傀儡,尹昌称他作小屁孩子,未免不恭。
但崔俊文听了,顿时变得更放松些。
当尹昌絮絮叨叨说他此行不易,两千贯纯是辛苦钱的时候,他还殷勤安慰,连称按照惯例,会有其它赏赐,再加上赌胜负搏戏的坐庄收入,怎也不止两千贯。
听了崔俊文的话,尹昌的兴趣一下子上来了:
“真的?贵国那些高门大户,也有如此手面?咳咳,崔将军,不是我看不起你们高丽人。你们这几年,又是卖瓷器又是卖人参貂皮,手头是有钱的!可我来这一趟,花销真不少。一会儿带你看看,为了防止马球大赛上死人太多,光是专门从宋国聘请的名医就有十几个。他们单走一程,我也得给出几十贯呢!”
岂止那些医生?你带来的账房、伙计等等,倒有多一半都是从宋国聘请的。还特意训练过了,让我们误以为彼辈都是跟随你许久的旧部。为了在我高丽国撑起前任留守的脸面,赚到这笔钱……你这落魄老儿也是煞费苦心啊!
想到这里,崔俊文有点蔑视。但他随即想到,他自己奔走在崔忠献门下,不也一样是伴君如伴虎?不也一样是今日不知明日事么?崔相这几年的多疑和暴怒,不也一样令人难以忍受么?
这个发现,让他油然心有戚戚,觉得与尹昌之间生出了一点真诚和理解。
过了小半个时辰,尹昌酒足饭饱告辞,带着几个护卫慢吞吞地回港口去。
部下从崔俊文身后闪出,问道:“要继续盯着么?”
崔俊文嗤笑一声:“现在是什么时候?值得注意的人太多了,到处都是心里有鬼的,我们哪来这么多眼睛!谁爱盯着他们,就去盯着,一直盯到他们进了开城,然后接着去看马球好啦!”
第九百五十二章 注视(中)
随着船只陆续靠岸,原本开阔的栈桥慢慢变得拥挤。高丽人甚是客气,让栈桥尽头几艘小船赶紧挪开腾出地方。结果船只交汇的时候,在水道上彼此磕碰,好几名船员落水,又是一阵闹腾。
在海上讨生活的人,大概都会变成大嗓门。这会儿每艘船上的船头都在厉声吆喝,搭船的商贾也纷纷下船,逮着熟悉或不熟悉的人员喝问,又有高丽本地的掮客、向导之流簇拥着询问可要什么服务。
各种各样的口音混杂在一起,让陈自新和几名医生们觉得头晕。
一行人稍稍加快脚步,沿着栈道往陆地走,半路上还差点撞上一班光着膀子七歪八倒乱走的力伕。两边交错而过的时候,陈自新只觉得臭烘烘的酒气扑面而来,显然这帮人已经醉得醺醺陶陶。
大白天干活的时候这种模样,实在有点碍眼,陈自新本以为很快就会有上司出来管束。结果栈道上好些身穿团领衫的高丽吏员全程袖手,只在一旁干看着。
丁郎中见陈自新时不时回头,伸手拉了他一下:“别管他们,那都是东北内地来的生女真,野的很。”
“啊?女真人?”
陈自新吓了一跳。
作为宋人,陈自新和其他许多人一样,从小都听过靖康年间的惨事,晓得女真人是何等凶残可怕。但他此番北来,还真没见过传说中那种粗野凶蛮的女真人,沿途所接触到的女真人大都汉化很深。
比如往海州苍梧山输送饮食的某位船厂吏员,陈自新曾与他对答。分明此君温文尔雅,谈吐中偶尔引经据典,似一位汉家书生。一通名姓,原来姓温迪罕。
丁郎中说,这是因为桀骜不驯的女真人已经被大周翻来覆去痛杀了几回,剩下的都是老实孩子。便如那位姓温迪罕的,下一代便多半只姓一个“温”字,与汉儿无异了。
这会儿眼前这群,粗蛮倒是很粗蛮,还有几个是黄头发绿眼睛,长得宛如鬼怪。可似乎……
陈自新忍不住又回头看看。大宋与金国的战争就在十数年前爆发过,他对北方的野蛮人天然地带着恐惧,不过看到他们一边走,一边举着酒壶猛灌几口,然后高声歌唱的模样,他不禁摇了摇头,实在没法将他们与传说中可怖的形象吻合起来。
那群生女真又走了一段,将将到栈桥尽头的时候,迎面走来一个劲装打扮的护卫。那护卫厉声怒骂,抬脚把彻底喝醉的一人踢翻在地,又喝令旁人用木桶舀了河水,劈头盖脸地往生女真人脑袋上泼浇,直到他们清醒过来,点头哈腰不止。
丁郎中解释道:“在码头上的这批人,得钱不少的,但严禁饮酒。天晓得搬运时损坏一箱货品,要赔多少?”
“那这些人还……”
“生女真人野性未蜕,把喝酒吃肉看得比钱财和前途还重,偏他们干活儿又真下死力气。海商们去过辽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