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铁楸是来到天津府做活以后,官府的老爷按人配发的,阔大的楸面用的全是好铁。所以民伕们用它挖土运砂,也用它对付河滩里偶尔窜出的小兽。这会儿,朱大爷用他来作厨具。
他的力气很大,手很稳,可是动作的时候,上半身容易晃动,明显两腿受不得力。身边的人都知道,两个月前他和官员们争执,想给大家多要些好处的时候,被如狼似虎的巡检司土兵们暴揍了一顿,小腿断了,至今都起不了身。
因为少年提起了这事儿,火堆四周的民伕们都有些沮丧。当然,也有人庆幸的,皆因每次巡检司介入,最后必定引发起更大的冲突,而与巡检司的土兵们造成的死伤相比,朱老大只断两条腿,已经算运气了。
草棚以外不远处,忽然有沉重脚步响起,人到近处,轻咳一声:“朱老大可在此间?我乃本地巡检胡仲珪,想请他出来聊一聊。”
本地的巡检?这可都是群辣手人物!最近几次打交道,他们张口闭口天子脚下的规矩,简直就没把民伕们当人看,只当做了被打到满地乱滚的瓜菜!
附近好几处草棚的民伕俱都慌乱,一时间也没人回话。
说话之人倒也不生气,自家大步进了朱老大所在的窝棚。
火光映照下,他狰狞可怖的脸上居然还带着点笑意:“怎么就吃这种腌臜东西!吃我的!我带了肉!还有好酒!”
胡仲珪粗声大嗓地说话,有点刻意显示亲切,棚里一圈民伕早都吓傻了,谁敢吃他的酒肉?先前抱怨的少年人最机灵,嘴里喃喃道:“我尿裤子了,我要出去……”
旁边众人连忙有样学样,轰然散去。
奔到外头,众人又不放心,逡巡在左近,隔着窝棚的门窗探头探脑,只觉得胡仲珪的脸是愈发可怕了。
胡仲珪盯着朱老大,嘿嘿干笑两声。
第九百二十三章 威严(中)
笑声落在朱老大耳里,简直就似猛兽咆哮。
敢于带着同乡们和官吏谈条件的人,算得上本地的好汉,但再怎么样的好汉,终究没法和疆场上厮杀出来,手里还有实权的人相比。要让他觉得,自己忽然有什么好处落在了巡检眼里,值得这么礼下于人,那还不如让他相信天上会下果子。
朱老大双手撑住地面,把身体往后挪一挪,警惕地道:“巡检老爷,你有话何不直说,我区区草民,当不得你的礼数。”
胡仲珪猛咳了几声,把酒肉摆在火堆旁,叹了口气。:“你这厮……啊不,朱老哥,你莫要多想。我今天得人指点,想明白了一点事。唉,大家都不容易!”
都说新朝建立以后,施政与前朝不同。但最大的变化,也就是不打仗而已。大金从明昌年间开始走下坡路,几十年的压榨,几十年的胡作非为,造就了几十年的欠账,不是那么容易还的。
绝大多数的百姓,早就已经完全陷入了赤贫,就算连着经历了两三年安稳日子,气候又未必很好,粮食未必丰收。纵有余粮,还得各家各户凑份子,去换成钱,购买从草原或者南朝运来的大牲畜。
出粮出钱多的人家,用牲畜的时间就多,可以候着自家耕种的节奏,出粮少出钱的人家,用的时间也少,说不定抢耕抢种的时候全然没轮上,钱粮就算是白出了。
为了不落人后,许多百姓都把手里的余粮全都交了出去,但这样的结果,就是这个冬天,日子格外难熬。大量民伕不远千里来到天津府,不仅为了赚钱,也为了给家里节省粮食。
没机会走那么远的人,只能响应本地官府的招募,修筑塘陂、水渠。官府能给出的粮食不多,每天也就勉强混个半饱,干完了活儿,还得想办法到处扯点野菜,回家泡一碗热水喝了就睡。
来天津府的人,到手待遇自然好些,所以胡仲珪等人才格外不能容忍怠工拖延。可这些民伕们离家千里,事前听人吹得花好桃好,到了此地,住在窝棚里面天天寒风劲吹,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武人挺胸凸肚到处巡视,但凡觉得进展稍慢,就会劈头盖脸一顿狠打,甚至还打出了人命……
朝廷先前一直在说,天下活不成的苦命人,全都是因为前朝那些女真恶霸和异族的走狗无恶不作,掠夺走了属于百姓的钱财。可到了天津府一看,新朝的勋贵们、各种不明来路的富商豪民们整日里金山银海,又是从哪里来的?
百姓们本来只要一口饭吃,世世代代如此。除非这口饭没了,否则他们永远都是最好的奴隶,最好的牲畜;而任何一个新的王朝崛起,只要一口饭,又能让他们全都俯首帖耳。
胡仲珪一向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他也理所当然地认为,再加一根鞭子,就能让百姓们奔忙如蚁,为新朝鞍前马后。
但大周不同于此前的王朝。大周比任何一个王朝都更仰赖贸易。与自古以来小规模、地区性的贸易不同,大周所展开的贸易规模务必巨大,必须由完全脱离生产,拥有巨大力量的阶层才能完成。
这个阶层在推动贸易的同时,也推动了巨量的人口流动,使得原本被束缚在土地上的百姓开了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