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扼元 第489节(1 / 3)

杨妙真既不言语,重将竟不敢出言询问。

过了一阵,才听杨妙真低声道:“杨友到底是个统制,既然死了,总得拿一些脑袋,去给外人交待!这些人都是杨友的死党、亲信,其中好些人,手里沾过红袄军同袍的血,否则也不会被带到扬州城来!”

众将彼此对视,有人问道:“四娘子的意思是……”

“全都杀了!”杨妙真叱了句。

有将校吓了一跳,下意识地反驳:“全都杀了?那可是咱们……”

周边同伴猛烈摇头阻止,更多的人肃然奔回自家本队,发号施令。

惨烈的厮杀再度爆发,惨叫声和呼喝声响彻了半个扬州城。距此里许,贾涉家中的见山台上,一群商贾神情紧张,有人手里的酒杯乱晃,酒水全都洒了,有人眼珠乱转,找寻缓急时脱身的小路。

贾涉端坐不动,笑道:“不必紧张。咱们大宋虎踞淮南百年,各地遇到的逃兵、盗贼、水寇、盐贩、茶商作乱数以百计,早就经验丰富。眼前些小乱贼,转瞬即平。”

商贾们惊魂稍定,又问:“却不知,作乱的是谁?平乱的又是谁?”

“贾某这些日子在家反躬自省,两耳不闻窗外事,哪里晓得作乱之人的身份?”

贾涉愕然反问一句。

众商贾正要应和,却听贾涉继续道:“我只知道,那些乱贼此刻挟裹了江淮制置使李珏,还有淮东经略安抚使应纯之。”

有人惊问:“什么?乱贼挟裹了那两位?他们若有万一……不是要出大乱子了?”

也有人机敏些,立刻犹疑:“那两位素日里在楚州和建康府驻着,没事来咱们扬州做甚?”

贾涉宽慰他们:“唉,朝廷命官奔走,自然是为了朝廷之事,有什么要多想的?这两位来扬州,自然是为了平乱。他们若为平乱而死,那就死得光荣!他们若没死,那就正好做个见证!”

第八百三十二章 光荣(中)

临安。

自从郭宁扫平金国开封朝廷,北方大规模的战事已经停歇,但在南方引发的政潮却不是那么容易平复的。害怕惊恐的,有不知多少人;信心过于高亢的,又不知有多少人,他们又彼此的意见剧烈冲突,不断引动风雨。

史弥远自己清楚,自己的地位是政治妥协和叛卖的结果,基盘并不稳固,手中巨大的权力早已被许多人觊觎着,只不过以前无机可趁。

如今北方局势丕变,己方若全然不插手,现在难免被人骂得体无完肤,可插手以后,那么多人不知轻重妄图更多好处。别有用心之人再这么一煽动,保不准闹出什么动静。

他自己便是上一次大政潮的受益者,一手主导了针对韩侂胄的政变,可不希望重蹈覆辙,故而对此警惕异常,从一开始就在竭力找寻政潮背后的推手。

因为李云的提示,他很快找出了推手,但又能如何?

这件事情牵扯到沂王嗣子,而沂王嗣子背后隐约就是当今的官家。就算史弥远身为朝廷宰执,也不能大动干戈。承天门里前阵子已经传了几句客客气气的话出来,意思是,史爱卿,差不多就得了!

既如此,史弥远很快就宣布,我老人家也病了,病的很重。我不能上朝,官家本来也不管事,想折腾的,自己去折腾吧。

这种以退为进的姿态,是史弥远常用的。可倒霉的是,没过几天他居然真的生病了。

也不知是吃的东西不对,还是精神过于焦虑?他连着几天腹泻,平日里方面阔口的威严面庞整个削下去一层,脸色蜡黄,下巴都显得有些尖了。

史弥远很不喜欢自己流露出虚弱姿态,所以头两天还坚持着,照常与亲信下属们议论公务,毕竟身在权力之巅,放眼望去,要么是心思难测的手下,要么是恶意横生的敌人,怎都不能放松。

可是几天之后,他不止腹泻,还多了眩晕之症,症状是不能骤然起身,也不能久站,否则必定天旋地转,栽倒于地。这一来,撑是撑不住了,不仅得躺着休息,还得夤夜从城里招请名医来诊治。

医生有说相爷肝阳上亢的,有说气血亏虚的,有说痰湿中阻的。还有一个,多半是庸医,居然说史弥远这是肾精不足的表现,史弥远在男女事上倒真不热烈,顿时大怒,将之赶了出去。

其余几个医生讨论许久,也没开出药到病除的方子,反倒是宰相府的僚吏逮着医生一个个威逼利诱,不许他们把这消息泄露出去。

僚吏们忙乱的时候,史弥远把史宽之叫来。

李云的手重,史宽之的脸到现在还肿着,涂着药,因为牙齿松动,还垫了棉布在牙龈内侧。听得父亲召唤,他不顾辛劳赶来,询问有何吩咐。

史弥远看着自家长子,叹了口气,过了好一会儿才道:“今天我身体不豫,去不得外院。你这模样虽说狼狈,到底年轻,便辛苦些,代我走一趟!”

史弥远栽培儿子,也就是这两年开始。史宽之起初有贾涉父子帮忙,办事无往而不利,颇得了父亲的夸奖,可到了最后,李云自承身份,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