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扼元 第449节(2 / 3)

得些田地,能有两三百亩顶多了;但荫户的数量却不会再涨,想要盘剥也没处盘剥去。

谁若是胆子大,想要冲着下属的田地和荫户下手,那就更麻烦。

每一名军士本身都是自备武装的小地主,未必就甘受欺压;而且因为军校的存在,各部的基层士卒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万一闹出事情,随时可能捅上天。定海军刚控制登、莱、宁海三州的时候,曾有军官在这上头努力,结果事情败露,被郭宁杀得人头滚滚。

这条路既然被堵死了,人心又求富贵,怎么办?郭宁就得打开另一条路给部下们,否则部下们迟早会离心离德。

所以这两年来,郭宁给予中层和高层将校的好处,除了政治上的红利和俸禄之外,很关键的一项,便是入股官营海上商队,也就是上海行的权利。

这商行拿着数百艘可以远洋航行的船只为股本,在金国、高丽、宋国三地的港口全都往来自如,赚取的利益丰厚至极。

郭宁提出将这一块利益切分出来以后,立即引得许多人欢欣鼓舞,没口子地赞叹周国公的大方。

不说别人,像郭仲元这等出身中都游民小贩的,脑子比常人活络些,一早就把自己攒了许久的俸禄全都投进了上海行。

最近两个月里,上海行给郭仲元报的帐是每月可赚相当于一百贯文的钱粮,考虑到这个数字还在持续不断地增长,用于海贸的船只也在不断的兴建,全年至少也有两千贯之多,三千贯也不是不能期盼。

要知道,不是人人都似贾涉贾似道父子那般,天天手里金山银海。郭仲元做到定海军中屈指可数的重将,官拜从三品节度使,每年正经的俸禄按着大金的规矩,也不过钱粟六十贯石,曲米麦各十石,绢各二十五匹,绵一百二十两。

这个收入比他俸禄要高出十倍,怎么不让人大喜过望?

拿了这些钱,郭仲并没有花在自家生活上头,而是按月接济许多曾在他麾下作战,后来因伤因病退伍的旧部,这固然是他的性子所致,也是他治军用人手段的一环。

另外一个拿了全部资财入股上海行的,则是骆和尚。他得了红利以后,在益都建了座大寺院,寺院里僧人念的是佛经,却能喝酒吃肉,好不快活。

当然,眼光不如郭仲元等人,所以死抠着俸禄不放的军官也有不少,但大体说来,高层的将帅几乎全都得益于海贸,而一旦得益,便是数倍于俸禄的好处。

中层钤辖、都将这一级,也有半数投了股本在海上,同样因此而得富裕。

这就造成了一个局面,那就是定海军将校们在军事上头,可以把宋国当作敌人看待;但在日常的生发上头,在个人和家族的实际收益上头,他们和宋国的许多官员们,其实是深深绑定在一处的。

若在大金开国初年,女真军事贵族们都是茹毛饮血的野蛮人,他们能想到的,唯一一条攫取好处的途径就是战场厮杀劫掠,那自然就毫无顾忌地厮杀劫掠。

但郭宁的政权可不是女真人的政权。某种程度上,定海军一开始就是个依靠贸易的政权。他们的军事优势,来自于经济上的优势,甚至有些军事行动根本就是为了保证或者攫取经济优势。

所以,哪怕去年宋国阻断海贸,定海军的应对策略也非武力。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两家若有厮杀,海贸必受影响,两家内部无数人的利益随即便要损失。

在此情况下,宋人想要依托经济而平衡北方局势的企图,倒也不能说完全失败。

此刻他们挥军而来,若主动翻脸,那没说的,众将必然要还之以刀剑,杀得他们血流成河;但如果宋人打着盟友互助的旗号前来,定海军诸将还真有点小心翼翼,唯恐宋军有了什么额外伤损,以至于影响到两国邦交。

既然如此,宋军如果图谋开封,己方又如何阻止呢?开封如果意图藉着宋人的力量来谋求自保,己方可不就是投鼠忌器?

“派个使者去吧,问问宋人究竟作何打算。”有人提议。

话音未落,外头马蹄声又响。

这次来的是个信使:“启禀周国公,晋卿先生到了。随行的,还有南朝宋国使者,考功员外郎宣缯……他带来了宋国右丞相史弥远的亲笔书信。”

第七百六十八章 争衡(下)

军中不讲究琐碎礼节,郭宁立即传令相请。

须臾之后,耶律楚材带着宣缯入来。

倪一兴冲冲为耶律楚材搬来座椅,宣缯目不斜视,向郭宁跪拜。

“不必多礼,起来吧。听闻使者从定海到天津,从天津折返海州,再自海州到陈留?这一路千里,海陆兼程,顶风冒雨,也是辛苦了。”

辛苦是真辛苦。宣缯一把年纪了,此番来回数十日,整个人瘦了十斤,颧骨都高耸起来。但这时候可不是叫苦的时候,宣缯略躬身:“为国事,算不得辛苦。”

“好!”

郭宁也不作客套,劈头问道:

“贵方攻向开封的兵马,已经到了郾城。行动如此迅捷,我很佩服。却不知,史相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