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指挥使会派人来盘问。那一关可就不容易糊弄!”
“有什么要糊弄的?”
徐瑨哈哈一笑:“他们绝对想不到,是定海军的前哨进城,而只当元帅是从毫州、宿州赶来增援的某个军官,从随同骑兵的规模上推算,或许还是某位重将的身边亲将。”
“所以,一会儿赶来盘问的人,多半是城里地位较高的军官,至少是个千户或者镇防军的猛安,而且,此人绝不敢上来就指责,而是打着接应援军,安排屯驻之地的旗号,试图和咱们分说个对错,讲讲道理。”
彭义斌喜道:“我们也和他们讲讲道理,再图遮掩吗?”
郭宁愕然。
他看了彭义斌两眼,失笑道:“老彭,莫非你看上去是个粗猛武人,实际上是个读圣贤书的酸黄齑、烂豆腐?”
“这叫什么话?我怎么就成了酸黄齑、烂豆腐?”
“你我都是大金国的反贼啊,反贼讲什么道理?”郭宁叹道:“你看……咱们只要够凶够狠就可以了!”
郭宁往道路对面一指。
果然看到一队步卒从岔路奔出,为首一个相貌威严的军官,手里高举一面银制腰牌。
他快步走到近处,看了看骑兵队列,嘴角挤出点笑容:“不知是哪一路兵马来援?我乃归德府城防提控女奚烈完出,还请贵部的首领出来……”
话说到一半,倪一挥拳正中面门,将他打翻。
“你这厮,既要拜见我们元帅,为何不跪?真是狗胆!”
倪一口中乱嚷,手上用足了力气。连带着几个同伴也一拥而上,把这军官压在地上,便如舂米也似地乱捶,转眼就打得口鼻歪斜,满头满脸都是带血的鼓包。
跟着军官上来的士卒反应不及,有个副手模样的小校待要上来解劝,被倪一指着鼻子:“不想死的就住嘴!本地军司在哪里?赶紧给我家元帅带路!”
第七百三十八章 上任(下)
因为长期财政窘迫的影响,金国境内除了京府和北疆界壕沿线要塞以外,其它城池绝少有经过用心营建的,大部分城池都沿用了宋时规模,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显陈旧。
这种情况下,诸多总管府或散府等带有军额的城池,都在城中额外兴建内城或小城。财力实在匮乏的,也会把城中原有的高门大宅加以扩建,至少保证军事堡垒的存在。
如此一来,金国的城防理念,便与南朝乃至史书所载颇有不同。
当年宋人守城,外围坚固异常,攻方百计难逞,可一旦被突入内里,则地利尽失,守无可守,而军心士气立即崩坏。
而金国的城池则更加重视由外而内的逐次防御,外围就算被突破,整座城池并不因此陷入绝境,以女真人猛安谋克或者主将直属的骨干部队依旧进退自如,能把攻方反向驱逐出去。
早两年蒙古军南下,经常有轻骑长驱,直接突破城门的记录。这固然主要由于各地守军畏鞑如虎,不敢据战,便和这种城防的习惯有关。
郭宁自起兵以来,经常会与敌军展开激烈巷战,也缘于这种城防理念。
而这种守城的习惯落在郭宁眼里,其实有个极大的疏漏……
说到这里,郭宁问道:“老彭,你可知道这疏漏是什么?”
“越是大城,要地,越由女真人的重将带领少量精锐或糺人为骨干。此辈是开封朝廷赖以支撑军队的基石,其地位和权柄,要远远高于本地签补、或者用刑徒充任的镇防军,说是天壤之别也不为过。有些镇防军日常受之驱使,宛如仆役。至于射粮军和边铺军,本来就兼充杂役,地位更加不堪。”
说到这里,前头那军官已经被倪一打得服软,勉强从地上起身,晃晃悠悠地说不出话来。彭义斌不由得连连冷笑:
“我不知完颜弼的治军如何,但以情理而论,他放在此地留守的将士必然是当地的镇防军,这些人便是生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对抗一位从开封赶来支援的重将。”
“对啊!”郭宁用力拍了拍彭义斌的后背:“所以,老彭你在担心什么?我不就是从开封赶来支援的重将么?打起精神,去把咱们的威风抖起来!”
彭义斌被郭宁这一下打得整个人俯身,下意识地催马往前。马匹急走两步,他又兜转回来,低声问:“万一有人问起咱们的来路……怎么回答?国公,不是我胆怯,实在是此刻身处敌境,稍有不慎就会……”
边上徐瑨不禁连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