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扼元 第421节(1 / 4)

就在宋军聚集的同时,完颜斜烈率部从八叠滩渡河,遂夺颍口,又下安丰、霍丘等地。宋军大部震骇而溃,而各地山水寨的守军急于回兵救援父老,连续遭到金军截击溃散。

金军随即南下,兵锋直插淮西腹心,直取六安,沿途攻破多座城寨。

近年来,宋国在两淮地区的防御,大体秉承名臣叶适在江淮制置使任上的安排,依托众多的山寨、水寨、坞堡和屯田展开。淮东多水,遂有水寨四十余处,淮西多山,遂有山寨九十四所。

方才金军攻破的这处,便是位于芍陂以南、扼守渒水中游的关键一处。有趣的是,这处山寨同时也是宋人向北方走私铜钱、茶叶、药物的重要中转之处,堪为山贼渊薮,所以才富庶到能够环山兴修两道木栅,还设置了许多防御设施。

完颜斜烈本以为,这些人既然愿意和大金做生意,想必能识时务,乖乖地响应大军所需,献上粮秣物资。结果竟没如愿,生生地花了半天工夫,打了一场恶仗。

战后清点,固然杀伤数百,掠取了足够兵马五天食用的粮秣,但己方将士的折损也不在少数。大军又不能等待他们慢慢休养,不得不额外调派人手,送他们渡淮北还。

宋人这种决绝的姿态,让完颜陈和尚生出十分的戒备。所以他对随军俘虏的管控格外苛严,也摆出了特别凶悍的劲头随时镇压异动。

但他又不得不承认,在戒备以外,他还有一点点的害怕。

淮南的景象,与北方的高远寥阔自然大不相同。但有一点,那就是作为屡经兵灾的地界淮南与漠南或者河北,是同样的人烟萧条。完颜陈和尚南下数日,所见大都荒凉,到处是灌木、竹林,荒草横生的野地,废弃的沟渠,残颓的城镇。仿佛自然取代了人,田园也重新化为荒莽。

大军走在官道上,路边的杂草都绵延成片,有些地方几乎把道路都盖住,只剩下旧车辙的痕迹。偶尔有些地方,泥土被雨水冲刷,便露出底下森森的白骨。

据完颜斜烈的说法,这般荒废,应该是泰和年间宋金两国交战的成果。当时大金国内的财政紧张,粮草完全供应不上。九路大军攻入宋国境内以后,唯以劫掠度日,所到之处隔了十年犹自不能恢复。当然时间再往前推移,大金的兵马多次南下,劫掠屠杀乃是常态。

这情形,与大金国遭蒙古人扫过的半壁江山,倒是很相似。而那些宋人俘虏看着完颜陈和尚的眼神里,那种隐藏不去的仇恨,也像是草原上被当作奴隶驱使的金人看蒙古人一般。

完颜陈和尚就曾是这样满怀怒火的俘虏。随即他与兄长两人护着母亲一路奔逃南下,沿途撞上蒙古就杀,连寻常的牧民也不放过。

现在他却成了被人仇恨的对象,这让他浑身不舒服。于是他告诉身边一名披头散发的乃蛮人骑士:“这些宋人留不得,抵达六安之前,得找个机会,把他们全都杀了。”

这乃蛮人也是草原上逃归的奴隶,只因舌头被蒙古人砍去了半截,不能说话。但听得懂完颜陈和尚的意思,于是咧嘴露出黄蜡色的牙齿,做了个下劈的动作。

第七百一十九章 取偿(中)

这个乃蛮人和他的同伴们装束不一,所持武器各种各样,不少人的甲胄是用零碎甲片拼凑出来的。因为嫌弃天热,他们大都光着膀子,把羊皮袄束在腰间。与身边穿着白色或土黄色戎服,沉默赶路的寻常汉军相比,他们要明显松散些,但又透着一股狰狞之气。

这一群人全都是近年来因为各种原因从草原逃亡中原的,或者是马贼,或者是得罪了草原上的某位那颜,有早年蒙古人从夏国掳掠的木波人战士,还有高原北面的“不里牙惕”也就是林中人。

大金国和蒙古人打了那么多年的仗,草原上战败的部落一向都习惯了南下投奔大金,然后被编组为所谓“糺军”。糺军在中都的历次变乱中损失巨大,但直到大金两分,军队里仍有遗存。

开封方面整顿军制之后,这些糺军被拆分到十三都尉所部,同时汇入了西北边境历年投靠的胡族。完颜陈和尚就在兄长麾下负责统领这些凶悍野人。

这些人各有部族背景,大都是自带武器和马匹随军。开封府的十三都尉编制里,如今也只有这些人才能组织起大规模的骑兵。

这会儿已经是初夏,他们的马匹吃了一春的草,冬天掉的膘补上了许多。但每个人牵着的战马仍然略显瘦弱,而且明显混着一些老马或者牙口不足的小马。

马是很娇贵的动物,老迈或者未长成的马匹载人奔走的时间一场,很容易累死。

所以他们每个人都牵着战马,除非完颜陈和尚特意下令赶路或者迎敌,否则他们从不上马。很多人特意选了最轻便的马鞍,连行李都不舍得放在战马背上,而专门拘了俘虏走在身边,让俘虏来负重。这也是完颜斜烈所部沿途挟裹壮丁的原因之一。

完颜陈和尚走在这些胡族的队列里,也同样下马步行,时不时到路边揪一把嫩草,小心抖去尘土,喂给自家的战马吃。

他早年在丰州从军的时候,军中战马的数量很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