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为宁王的上位之路添砖加瓦。】
【最终,钱宁与朱宸濠的勾结被人发现,被处以磔刑。受刑者需要经历割肉离骨、断肢裂体的痛苦,最终才被割断咽喉,结束生命。】
朱厚照:“朕最讨厌背叛!”
【第三个宠臣江彬最开始只是明朝边防军中的一名军官,他曾随军与鞑靼作战,展现出了一定的军事才能,得以晋升。】
【正德六年,河北一带爆发了刘六、刘七等人领导的大起义。江彬奉命镇压起义军,在战斗中他勇猛过人,多次立下战功,因此受到朱厚照的特别召见,得到他的赏识,得以留在他的身边。】
朱厚照:这个江彬不会也有小心思吧……
【江彬身材魁梧,骁勇善战,善于骑射,擅长察言观色。朱厚照收他为义子,赐姓朱,封其为宣府、大同、辽东、延绥四镇的统帅!】
朱佑樘:“上一个皇帝的义子,身兼三镇节度使的人可是安禄山!”
朱厚照:“儿能掌控他,不会出问题的。”
朱佑樘:“李隆基也这么想的。”
朱厚照:……
【在得到朱厚照的宠信后,江彬开始擅权揽政。他将战斗力强大的边军与京营换防,将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的边军调入京师,号称“外四家军”,由他自己统辖,江彬一手掌握了北京城的防卫!】
【江彬借此机会大肆培植私党,重用家人,倾陷廷臣,贪污受贿!】
朱厚照:似乎……好像,玩砸了!
【正德十二年,江彬进封平虏伯。正德十四年,他提督东厂兼锦衣卫,权势达到巅峰!】
【然而,随着朱厚照的去世,江彬的靠山倒塌。内阁首辅杨廷和与张太后设计诱捕江彬。江彬最终被凌迟处死,其四子和党羽也均被斩首。】
比起江彬的死因,朱厚照更惊诧的是:朕怎么就死了!
【权力的斗争总会波及底层,皇帝与朝臣的权力之争最终受苦受难的还是普通百姓。】
【大明王朝积累已久的土地兼并和流民问题,加上刘瑾等人的胡作非为,造成了正德中叶民变四起的局面,尤其以四川、北直隶和江西最为严重!】
【这些民变以一年两次的速度爆发,牵制了明军的大量精力,北方的蒙古人也趁机入侵,想要加入其中分一杯羹——】
【自也先死后,蒙古部落经历了一段时间群龙无首的状态,明朝的边防压力有所减轻。】
【但好景不长,到了弘治年间,小王子(达延汗)崛起,驱逐瓦剌,威胁明朝,特别是弘治十一年以后蒙古与明朝之间的贡市贸易中断,导致小王子连年犯边。】
【小王子是明朝廷对北元蒙古大汗的统称,因为自脱古思帖木儿汗被杀开始,一直到达延汗重新统一蒙古为止,北元的可汗多半死于非命。由于可汗的更换废立速度太快,明朝政府甚至来不及知道他们的名字,就以“小王子”统称之。】
【达延汗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在他出生之前,也先去世,瓦剌一分为二,蒙古帝国经历了多次内乱和分裂,势力衰退。】
【出身于鞑靼部的达延汗凭借着自身的军事实力,带领鞑靼部落迅速崛起,并击败了其他部落,重新确立了蒙古大汗的权威,并最终统一了蒙古各部!】
弘治朝的君臣只知道蒙古最近跳的有点欢,却不知蒙古又出了一个也先似的人物。
【朱厚照刚即位时,就遭遇了小王子入侵的虞台岭之战。不过在正德前期,小王子仍在忙于统一鞑靼各部,虽然屡屡进犯,但规模都不是很大。】
【从正德八年(1513年)开始,随着鞑靼的统一,小王子的进犯愈发严重,令明朝疲于应付。】
【正德十二年(1517年)春,小王子再次率领七万大军南下,大败宣府总兵潘浩,杀掳3749人,劫掠牲畜23500余头。】
【面对如此境况,明朝廷却没有堪用的军事人才,百官只想破财免灾,将敌人挡在长城之外,但朱厚照毅然决然御驾亲征,以武力抵御鞑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