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但八股取士也严重束缚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导致教育重心完全放在如何教八股文与如何做八股文上,阻碍了科技和文化的进步。此外,八股文的内容空洞,格式僵化,也加剧了科举制度的弊端。】
……
【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在总结历代兴亡的历史经验中,认识到汉、唐之亡,宦官专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预防重蹈历史的覆辙,他规定宦者只做洒扫侍奉,“不许读书识字”,“不得兼外臣文武衔”,“敕诸司不得与文移往来”,“镌铁牌置宫门曰:‘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可见,朱元璋对宦官的防范措施不可谓不严,但却正是他自己推行的极端君主专制制度,导致了明中叶以后出现宦官专权的恶果。】
朱元璋怒道:“怎么什么事都能推到朕的身上!还有,朕已经立下了宦官不得干政的铁牌,哪个不肖子孙胆敢顶风作案!”
【朱元璋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制,成为封建历史上空前的独裁者,还要求他的后代照办。但事无巨细都要皇帝一人决断,这需要花费极大的时间和精力,并不是所有人都向朱元璋一样敬业。】
【就连严禁宦官干政的朱元璋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将宦官视为亲信,让他们参与军政大事。】
【明朝宦官机构以二十四衙门为主体,包括十二监、四司、八局等。此外,还有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殊的宦官机构,负责特务、监察等职责。】
【宦官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存在着不同的派系和利益集团。一些贤能之辈对明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而一些宦官则成为误国殃民的败类。】
【前者的代表是七下西洋的郑和,后者的代表就是一手炮制了土木堡之变的王振!】
朱棣:“天幕说的是三宝吧,没想到七下西洋居然能够得到后世这么高的评价!”
朱棣心里还挺美滋滋的,对郑和越发看中了,但另一个时空,他的好圣孙却有些莫名的烦躁!
朱瞻基:“王振?朕怎么觉得这个名字很耳熟!”
【不过,明代宦官的权力都是皇帝有意或者无意给予的,因此始终极端受制于皇权。宦官只能在皇权允许的范围内活动,无法超越皇权而独立行事。】
李世民:“天幕这话是在点唐朝吧!”
是吧?一定是的!
第505章 洪武大帝
【朱元璋出身贫农家庭,深知民间疾苦,他对朝臣极为苛刻,对普通百姓却十分优待。】
【明朝建国伊始,朱元璋就制定了发展生产,与民休息的政策。他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
【他还徙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赋税,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
【朱元璋深知农业对国家稳定的重要性,因此他大力推行农业生产,奖励垦荒和种植。还兴修水利、改良土壤、推广农业技术等措施,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为了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国家的经济实力,朱元璋不仅重视粮食作物的种植,也十分重视经济作物,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棉花。】
【如今的棉花是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是纺织工业最重要的天然纤维原料之一。但在棉花没有被广泛种植的古代,人们只能用动物的皮毛和麻、蚕丝作为原料制作衣服。】
天幕下的古人有些无奈,动物皮毛虽然保暖,但它的加工成本极高,只有富贵之家才能享受。
蚕丝更是一种极为高档的材料,蚕丝做成的丝绸面料光滑柔软,光泽度高,也有一定的保暖性能,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有钱都买不到。
麻纤维价格低廉,算是普通百姓最容易获得的保暖之物,但它的保暖效果很差。在没有棉花的时候,人们只能在麻布中间填充柳絮和稻草,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