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32章(2 / 2)

评论区

“朱元璋怎么好意思说始皇陛下是暴君的,始皇杀的人还没有朱元璋的零头多。”

“明朝的财政制度和官僚体制都太僵化了。”

“朱元璋想要将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显然明朝的基础建设并不能支持他的政策。”

“空印案虽然能加强皇权的权威,但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官场的恐慌和分裂!”

“……”朱元璋冰冷的眼神扫过那些知情甚至是参与其中的官员:“过去的事朕就不追究了,朕给你们十天时间,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从明年开始,若是还有这样的事发生,朕决不轻饶!”

【郭桓案也是明初四大案之一,这件事发生在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年)。】

【朱元璋怀疑担任北平承宣布政使司的李彧与提刑按察使司赵全德偕同户部侍郎郭桓等人共同舞弊,下令调查。】

【很快,御史余敏、丁廷举告发了郭桓等人利用职权,勾结地方官员贪污受贿。】

【最后查实郭桓私吞太平府、镇江府等府的赋税,私吞浙西的秋粮,本应该上缴四百五十万石的秋粮,郭桓只上缴了两百多万石。】

【还有征收赋税时,他巧立名目,增加苛捐杂税,包括水脚钱、口食钱、库子钱、神佛钱等,中饱私囊!】

朱元璋怒喝道:“郭桓,好大的狗胆!”

郭桓早已被吓得瘫软在地,此刻更是大小便失禁,又多了一个殿前失仪的罪名。

第503章 洪武大帝

【因郭桓之事,朱元璋愤怒至极,决心趁机扫荡全国贪官污吏,审刑司吴庸负责审问。此案牵连全国的十二个布政司,牵涉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麦至德等高级官员。】

【自六部左、右侍郎以下,追缴贪污赃款七百万,精粮两千四百万担,为了追回赃款,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全国骚动,民间的富人莫不因此而破产。】

李世民:“朱元璋不怕与天下人为敌,朕却还在瞻前顾后,担心世家的掣肘,又担心后世的评价,反倒被他们架了起来,什么都做不了……”

魏征:“陛下,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只要得到天下百姓的支持,便没有人能够抹黑陛下的名声。”

可是,讨好那些个世家远比讨好成千上万的百姓更加简单,又有几人的目光能够穿透历史的迷雾,做出正确的抉择!

【郭桓及六部左右侍郎以下数百人均被处死,连坐入狱者达数万人,就连负责审案的官吴庸也被处死,以平息民怨。】

吴庸在心里高呼冤枉,却不敢对朱元璋的行为提出任何反对的意见,只能抢先一步认错。

还好评论区的观众也在为他鸣冤:“吴庸本是元朝的进士,被朱元璋启用后,历任多个官职,直到他成为审刑司右审刑,负责审讯郭桓一案。”

“由于案情严重,涉及众多高官,朱元璋认为这么多人贪污不可能只有这么一点赃款,对吴庸等负责审讯的官员很是不满。”

“后来,为了追缴赃款,引发民间骚乱,为了平息民愤,安抚民心,朱元璋转手就把吴庸等负责审判案件的官员处死了。”

“事后朱元璋就后悔了,还为吴庸平反昭雪,追封为大理寺卿。”

……

吴庸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恭恭敬敬的向朱元璋行礼,朱元璋多少有些尴尬,不过安抚人心的手段他还是很精通的,当即向吴庸保证,又为他升官加薪。

【郭桓案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贪腐官员和地主豪绅,扩大了自耕农的比重。另一方面,此案也造成了社会的动荡。】

朱元璋:“朕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们,对于贪污朕是零容忍!谁敢触雷,朕就处理谁!”

刘彻也在警告朝中百官:“朱元璋对贪官污吏的惩治和用法之严酷是历史上所罕见的,跟他比起来,朕已经很温和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