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对仕途失去了信心。】
想到早逝的妻子王维还是会心潮起伏,他虽然没有为妻子写过一首诗,但他们青梅竹马的感情谁都无法取代。
妻子走后,王维一心专研佛理,即便面对着巨大的世俗压力,一生都没有孩子,他也再未续娶……
【仕途失意的王维走进佛寺学习佛理,在佛教的熏陶下,他开始回归自然,寻找人生在世的意义。在济州做了五年参军后,他隐居淇上,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开元二十二年,王维向张九龄献诗求仕: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粱肉,崎岖见王侯。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我宁愿隐居荒野,做一辈子布衣,也不愿意为了功名利禄向王侯卑躬屈膝。
听说您是当世贤臣,公正廉洁,心存百姓,用人唯贤。我献上这首诗,是想问问,像我这样的人可以做您的下属吗?
若是您能出于公义之心任用我,我非常感激。若是您出于私心,即便得到官位也不是我想要的。
【时任宰相的张九龄很赏识王维,举荐他入朝为官,此后王维历任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但这样的生活也没有持续多久,张九龄被李林甫排挤,罢免了宰相之位,王维也受到了牵连,不得不离开长安,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凉州。】
【在边关的生活虽然艰苦却也简单,王维见识到了不同于中原的风光,也见识到了英勇的将士与惨烈的战争,他心有所感,做了一系列边塞诗。】
【我们印象中的王维是恬静淡然的,如同一泓清泉,润物无声,我们所不知道的是,王维的边塞诗也很有名。】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首《使至塞上》是王维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更是千古名句!】
陶渊明:“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也融入了诗人的孤寂。”
陶渊明默念着自己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一句定是化用了自己的诗句吧。
【王维十分欣赏汉朝名将霍去病,“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出塞作》”。“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少年行四首》”】
【也有《陇头吟》、《老将行》这样郁郁不平之作,抒发了将军有功却得不到赏赐的悲哀: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汉武帝冷笑:“呵呵!”
后世这些诗人是不是不看历史!
【王维的边塞诗在壮阔雄奇的美景之外,都带着被排挤的孤独和寂寞,以及被边关景色熏陶净化后的慷慨悲壮之情!】
【李林甫上台后朝政黑暗,王维仕途失意,屡遭排挤,对现实十分不满却又无能为力,心里的天平更加偏向了归隐。于是他在长安附近的钟南山下修建了辋川别业,过着半仕半隐的生活。】
【与陶渊明不同,王维的隐居生活十分安逸富足,他的辋川别业是一座巨大的园林,仅负责打扫的仆人就有数十人,甚至还有两人专门负责捆扎扫帚。】
陶渊明:归隐就应该自耕自种,这算什么隐居!
【在辋川别业的营建过程中,王维的心灵更加平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终南别业》”】
【王维的田园诗大多写于这一时期,他为辋川别业的二十处盛景作诗,编为《辋川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