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67章(2 / 2)

军中尉宦官刘季述等人发动政变,软禁昭宗,强迫其退位为太上皇,扶立太子李裕即位,年号光化。】

【地方藩镇割据,其中兵力最强的要数宣武军节度使朱温与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二人凭借平叛的军功成为朝廷数一数二的实权派,挟天子以令诸侯!】

【朱温以汴州为基地,继续扩张领土。先后击败多方军阀势力,取得河北三镇的控制权。】

【李克用在长安收复战中功劳最大,被命为河东节度使。此后长期割据河东,与占据汴州的朱温对峙。】

【天祐元年(904年),朱温为控制朝政,发兵攻陷长安,挟持昭宗迁都洛阳,之后将其杀害,立十三岁的辉王李柷为帝,即唐哀帝,并诛杀了所有宦官!】

【危害唐朝一百多年的宦官专权,就这样被朱温彻底解决了!】

掌握大权还没有被皇帝处理的权宦俱文珍,仇士良,田令孜等人目眦欲裂,他们虽然是宦官,但并不影响他们也有子孙后代,并将自己的子孙也安排到这个极有前途的行当中。

朱温杀的可都是他们的子嗣啊!

除了那些权宦之外的人都在为朱温叫好。

唐末的宦官可比汉末的十常侍强势多了,他们能诛杀皇帝,还能掌控朝政,任何一个统治者都容不下他们!

【天祐二年(905年),朱温大肆贬逐朝官,并将三十余位朝臣杀死于白马驿,将他们的尸体扔到滚滚黄河之中,史称白马驿之祸!】

评论区

“朱温的得力谋士李振,早年屡试不中,对这些所谓衣冠大族非常痛恨,也痛恨科举出身的朝臣,极力主张将这些人全部杀掉。”

“经此一变,唐王朝已经失去了统治基础,唐哀帝虽仍在位,实际上已经等于亡国。”

李世民叹气:“又是因为科举……”

这本是为朝廷选拔人才的政策,却被奸佞利用,被大族裹挟,成为寒门庶子青云之路的障碍!

【天祐四年(907年),朱温废黜唐哀帝,建立梁朝,改元开平,定都汴州,史称后梁!】

评论区

“朱温本想等统一天下后再夺取帝位,但因征讨淮南杨行密失利,所以决定提早称帝!”

“最后一只靴子终于落下了……”

【自此,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混乱黑暗的五代十国时期!】

李世民:“难道又是一个魏晋南北朝?”

张养浩:“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本次直播到此就要结束了,我们揭开了大唐历史的一角,窥探到那个开放包容的盛世大唐,却也遗憾盛世不复……】

【从秦汉到唐初,那种唯吾独尊,居于世界中心的骄傲自豪,被安史之乱彻底打碎。因安史之乱是异族将领发动,国人对异族的感官只剩下了警惕与敌对,此后再也没有异族官吏能在汉人的朝堂立足……】

李隆基瞪大眼睛:“怎会如此!”

难怪天幕要说,安史之乱不仅是大唐的转折点,也是整个华夏历史的转折点!

赵匡胤:“自安史之乱后,皇帝再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天子,而是兵强力壮者居之。朕不得不对武将多加提防,却没想到朕的大宋将来会被异族踏破国门!”

朱元璋:“咱立志要建立一个超越汉唐的王朝,怎会逐渐衰落?”

朱标:“汉唐对外以开拓为主,大明却是以防守为主。文臣趋于保守,武将也失去了开疆拓土之心!”

……

【我们的人心与风气也变得越来越封闭,帝王将相沉浸在曾经的辉煌中无法自拔,直到明清时期逐渐落后于西方,被洋人的坚船利炮轰开国门!】

【今天的我们依旧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在奋发向上的间隙,我们徜徉于历史的海洋中,于英雄事迹中汲取力量,努力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盛世华夏”!】

天幕的直播结束了,但本该有的课后作业似乎又双叒叕被主播忘记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