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还如此毛躁!
第262章 急功近利
【高句丽坚守城池,隋军陆军被挡在辽东城外一时无法前进,大将来护儿率领江淮水军,走水路进攻高句丽。但他不听副将的建议,贪功冒进,在平壤城下中了高句丽的陷阱,大军惨败!来时的四万大军,逃回去的士兵只有不足千人!】
评论区
“高句丽诈败,来护儿果然中计,隋军将士自行其是,纵兵劫掠,中了高句丽大军的埋伏,来护儿大败!”
“第一次见中原王朝与异族交战,被外族用兵法凌虐的!”
隋朝大将:丢人丢到全天下了!
……
【辽东城外的包围圈依旧在僵持中,杨广命于仲文、宇文述等大将率领三十万大军绕过高句丽的城池,渡过鸭绿江,与水军配合直取平壤城。同时杨广又命士兵自行携带百日粮草,还要带着甲胄、武器、各种军需物资负重行军,有胆敢丢弃物资者立斩不赦!】
【但每个士兵需要肩负的粮草重达两百多斤,将士们不堪其重,悄悄将粮草挖坑埋了。以至于大军前进不到一半路程,粮草就已经损耗殆尽!】
【恰逢此时,高句丽大臣乙支文德诈降,试探隋军虚实。乙支文德见隋军粮草不济,想了个恶心人的计策,两军一接战,高句丽就诈败、撤退,牵着隋军的鼻子往前走。宇文述甚至创造了一日七胜的记录,但隋军也在这被刻意拉长的战线中士气尽丧,无法再战!】
【无奈之下,隋军只能暂时撤军,隋军一窝蜂的撤退,没有章法,被高句丽抓住机会,四面出击,在萨水击败隋军,隋军大败而归!】
评论区
“三十万隋军渡过鸭绿江攻打平壤,逃回来的只有两千七百人,所有军需物资都丢给了高句丽……”
“高句丽:听我说,谢谢你~”
【第一次进攻高句丽以隋军惨败而告终,但隋朝国内却因为沉重的兵役、劳役爆发了农民起义!】
评论区
“隋军从上到下都不在状态,皇帝发布不合理的命令,将领贪功冒进,被高句丽耍的团团转,基层士兵早已不堪重负,后方的百姓更是为了支援前线家破人亡!”
“当时百济声称会响应隋朝的进攻,暗中却与高句丽暗通款曲。”
“隋朝的外强中干,虚张声势,已经被周边小国看在眼里!”
天幕下的观众五味杂陈,尤其是领军大将,如韩信、白起等被君主辜负的大将,也终于发现了自家主君的可贵。
好歹他们在战场上没有人胆敢掣肘,好歹他们是死在功成名就之后……
刘邦、嬴稷:谢谢,朕并不想与杨广对比!
如秦始皇、汉武帝等君主更是得到了麾下大将众口一词的感激,他们比文臣还要谄媚,将所有赞美的语言都送给了自家君主!
【大业九年,杨广再次亲征高句丽!】
【这次,杨广吸取一些教训,提前在辽东储备军粮。四月,隋军度过辽河,兵分两路,一路围攻辽东城,一路直取平壤!】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时,在后方督运粮草的礼部尚书杨玄感起兵反隋,杨广不得不从前线撤兵,先解决后方的叛乱。】
开皇年间的杨素腿软地瘫倒在地,一颗心越发沉重,他知道,杨家完了!
杨坚不会容忍一个乱臣贼子活在世上,即便他能利用为独孤皇后寻找陵寝的功劳幸免于难,杨家也没有出头之日了!
【杨玄感是隋朝开国功臣杨素之子,被封为楚国公,官至上柱国、礼部尚书,却备受杨广的猜忌。】
评论区
“杨素是帮助杨广登基为帝的从龙之臣,但他却恃功自傲,失去了一个臣子的本分!”
“杨素的僭越让杨广极为不悦,杨素生病后,杨广派太医前去诊治,明面上赐了很多珍贵的药物,暗中却询问太医,想让杨素就这样病死过去。”
“杨素察觉此事后,自觉无法反抗皇帝的意志,他放弃吃药,选择一死保全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