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没有足够武功的时候,是危险的。”
老爷子难得郑重了点,拍了拍李观一肩膀,大笑离开了。
李观一叹了口气,看着之前的卷宗,他翻阅出来,神色微凝,在老爷子离开之后,他翻阅之前找到的二十四将的文献,而今日又看了半个时辰,终于有所得。
但是前面几个名字,都让李观一神色微沉。
“游长谐,怀化中郎将,擅奔袭战术,曾率三千人雪夜轻取敌城,有勇武,豪迈……已逝。”
“某夜饮酒风偏,坠水而亡。”
“尉迟士纶,力士,能用重器,持双铁鞭,遇敌抛出,敌无不肝脑俱裂……,与应国征战,【轻敌冒进】,后方支援未曾及时抵达,于城门前战死。”
“诸葛青空,叛国而斩。”
一个个名字,都有曾经驰骋沙场的经历,却在十年内皆死。
李观一缄默,终于他看到一个名号。
“薛天兴——叛臣逆贼!”
“其时为城主,乃封城,设青门宴,遍邀权贵,曰——”
“主辱臣死,诸君非太平公之臣乎?今主公有难,实致命之秋也。纵其无成,犹见臣节。青门之外,有死不能!今日之机,不可犹豫,后应者斩!”
众咸许诺。乃刑牲结盟。
乃叛陈,仍举旌旗,旗帜之上麒麟纹。
曰——
太平军!
第139章 气数为假,命由我定!
“太平军……”
李观一看着这三个字,神色微顿,然后他继续看下去了,看到上面记录着道:“太平公麾下之太平军,天下绝世。”
“此刻之太平军,叛臣贼子而已!”
“薛天兴奔逃而出,远遁于关外,于群雄割据之地裂地而建立城池,寻一人,号为太平公之子,立其为王,乃自号为大将军,威风八面,以为太平公复仇之言,招兵买马。”
“又一人,名原世通,为太平公麾下战将,性粗豪,张狂。”
“亦拥一少年,名之为【太平公之子】,起兵于关外群雄之地,以暗金面甲纹为旗,号为太平军,亦自称呼为拥王太平军,亦站定于关外之地,双方厮杀,甚是惨烈。”
李观一翻看这卷宗,垂眸安静,他不知道卷宗的真相。
卷宗上,有陈国官员记录下来的评价。
这位史官的语气甚是轻蔑。
“群狼噬虎罢了。”
“天下兵家,未必皆是堂皇正大,太平公尚存,可压住这些虎狼之辈;太平公死去之后,他们皆提兵戈,其心必有为太平公复仇之意,然在此之外,未必不曾有立自身功名的心思。”
“人性复杂如此。”
“为太平公复仇,于是不肯在我大陈立足;然立大旗,借太平公之陨而分裂天下,又谈得上什么忠诚勇武?”
“悍勇如猛虎,却落于下乘。”
“观其兵卒,亦有忠诚之念,双方皆认为自己是太平公麾下的同袍,仍旧为了那位把黄金分给他们的将军在战斗,却都认为,对方才是那个窃取了太平公名号,想要为自己谋取利益的叛逆。”
“因此,双方厮杀惨烈。”
“天下第五名将的名号太过于诱人。”
“天下的豪雄,不过都是噬血的野兽罢了,必要的时候,不要说是曾经率领自己踏步向前的主将,就算是他们的父母也是可以抛弃的。”
可在这一行文字下面,却又还是有一行朱笔的批示。
“太过于片面了。”
“不要用你们的心思去衡量这些名将的心。”
“他们对于太平公的忠诚,令人赞叹,但是,他们的忠诚都建立于自己的判断之上的,二十四将虽然都在他的麾下,但是你们都忽略了一点,这些天下的名将不会真的服从其余的将军。”
“太平公已经死去了。”
“但是无论是原世通,还是薛天兴,都不肯接受这样的结局,他们仍旧渴望在战场上,看到身穿墨甲,手持神兵,骑着麒麟戴着面甲,冲在最前的身躯。”
“他们都渴望在乱世再度树立起这一杆旗帜。”
“为此不惜做出种种旁人难以理解的行为,在朝堂和主将的命令出现冲突,大军哗变的情况下,他们必须要有一个旗帜——太平公的子嗣的名义。”
“这样才能让那些底层的兵士有一个主心骨,哪怕那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