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到底是谁家的。
不过最後那部分被无情的镇压住,大家主要纠结的还是如何在前面两个选项中作出选择。
燕云十六州是拿回来了,但是辽国未灭,北方边防依旧是重中之重。
辽国失去燕云地区就失去了农耕的根本,大宋完全可以将他们视作单纯的游牧民族用榷场来遏制他们。
就和当初拿捏党项人一样,让契丹人没了大宋就活不下去。
同理,女真人、蒙古人和所有不善农耕以及不和大宋交易就养不活部落人口的番邦都能这样。
他们大宋在经济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能放着优势不用。
庆功宴结束,张利一主动请命去幽州当知州,他在河北十几年,对北边的情况了如指掌,朝中没有谁比他更适合当幽州知州。
毕竟不是每一个官员都能当十几年知州不升迁。
他觉得他在河北各州当知州的时候非常可靠,架不住朝中总有不长眼的说他脾气暴躁太容易得罪辽国压着他不让他往上升。
要不是官家信得过他,他根本没法在河北边州待那麽多年,只会被分到不知道哪儿的犄角旮旯里草草度过余生。
他就想不明白了,辽国是什麽不能得罪的东西吗?
他们大宋是礼仪之邦没错,可那代表着他们不能主动找事,没说在对方打上门的时候还要开门迎接说欢迎来抢。
如今北伐大获全胜,终于没有碍眼的家夥在他面前说他这不对那不行,可算能扬眉吐气一次了。
朝廷收复燕云,接下来和辽国对峙的前线就会从河北转移到更北边的幽州蓟州。
不是他对朝中同僚有意见,而是真找不出比他更合适去幽州的大臣。
比他有资历的都进两府了,幽州重要京城更重要,人家得留在京城为全大宋谋福祉。
没他有资历的、都没他有资历了还怎麽和他争?
苏景殊围观张大人在朝中舌战群儒,在张大人斗志昂扬赴幽州上任後立马请命去云州。
那地方离西北近,他对那边的气候也了解,知道如何能让周边地区迅速恢复农耕,也知道要多建营寨多经营榷场来牵制周边外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