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种玉米,登州给的经验是春天和夏天都能种,而且只要三个月就能成熟。”
“夏天种的是三个月,春天种下去的要四到五个月,而且玉米出苗时需要大量的水,陈州现在正旱着不能种。”苏景殊想想之前手忙脚乱种玉米的情况,又摇摇头,“虽然玉米産量高,而且出苗之後就不用怎麽管,但是後面又开始怕涝,年景不好的情况下还不如种别的。”
种之前只知道这是穿越神器,种之後才知道这个神器的前置条件是风调雨顺。
红薯土豆耐旱不耐涝,高粱抗旱又抗涝,玉米是既怕旱也怕涝。
种子种下去需要充足的水分,水分不够不出苗,出苗後需要适当干旱来促进根系发达,水多了根系长不好连地里的杂草都干不过,中後期又需要足够的水分来结果,水少果穗就会发育不全。
这种分时段的耐旱耐涝种植条件高,要麽年景好要麽水利设施好,不然就是减産减産再减産。
郏亶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天下之利莫大于水田,我先前在睦州做官,当地的水利做的很好,稻米産量也高,如果北方也有南方那种水利条件或许就能推广开来。”
在水利条件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下,玉米的确可以等几年再推广。
不推广是不可能的,亩産一千多斤的粮食就是天天担水去浇也得种。
两个人很快就什麽抗旱什麽扛涝哪儿的水利建设值得参考展开讨论,胡宗愈缩缩脖子拢拢衣服缩小存在感,两眼无神的盯着他的烤红薯和其他同僚一起当听衆。
他想去地方历练就是因为这,人家谈起农事水利头头是道,他在旁边只能露出尴尬的微笑,他不要面子的吗?
第198章
胡兼判很忧伤,他感觉他在司农寺就是个摆设,衙门里随便来个人都比他有用的多。
诚然调到司农寺衙门的他们都是近几届的进士,资历最浅的苏同判都有两年在地方为官的经验,他们这几个前几届的进士进入官场的时间都比苏同判长。
只是当官时间长不代表经验丰富,纵观他们这几个中流砥柱,他才是经验最不丰富的那个,连最年轻的苏小弟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