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要是一门心思做生意那还得了?到时候不光商贾活不下去,百姓也活不下去。
“京东路是三路中推行新法成效最好的一路,但是我来的路上看到好些地方都强行摊派青苗钱,那些地方的提举官还都是有能吏之称的官员,王相公收到奏章後不止一次在朝中说他们的好。”
也就是欺负王相公没空亲自去地方查访,要是看到这些能吏是怎麽干活的以王相公的性子绝对夸不出来,没准儿还会直接上脚踹。
谁家正经的青苗钱不看百姓需不需要而是摊派给富户挨家挨户的分?
苏景殊摸摸鼻子,“殿下明天跟我去看看,别的不敢说,登州的青苗钱绝对遵循自愿原则。”
又不是推销公债,把钱分摊给富户干什麽,这种朝廷派人过来查访就露馅的事情他们可不干。
“那些地方宁肯冒着被弹劾的风险也这麽干,一问就是他们也有苦衷,将青苗钱分摊给富户只是被弹劾,青苗钱砸在手里就是丢官被贬,两害相权取其轻,他们选择被弹劾。”
苏景殊:???
“他们没病吧?”
“估计有点。”太子殿下一本正经的回道,“知道现在外面都怎麽说王相公吗?说王相公看到哪个地方的青苗钱有剩就暴跳如雷,大骂当地官员懈怠公务,剩的多了就一脚把人踢到山旮旯里,只有账本好看才能成为万衆瞩目的能吏。”
按照那些人的说法,王相公办事不许任何人有异议,不管推行什麽法都必须成功,推行到地方都是官员干的热火朝天百姓敲锣打鼓的欢迎,要是有不好的反馈就是地方官员能力不足,反正不是新法有问题。
“王相公知道他的名声已经到这个地步了吗?”苏景殊拍拍胸口,“要是这样的话,登州的官员都得被打发到山旮旯里。”
他们这儿的本钱没有全部放出去,收的时候也没有全部收回来,虽说收回来的还是比放出去的多,但是光欠钱的账本就记了厚厚一大摞。
其中固然有浑水摸鱼不想还钱的,可大部分都是家里太穷实在还不上。
主户有田有地不代表都有余粮,要是为了还钱让他们变卖家産,官府当初何必出借青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