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第11o7节(2 / 3)

个第十八研究院上上下下全都进入了高度忙碌状态。

而就在这个时候,上面关于顾成华、范德彪、、柳云龙、张华栋等人的任命安排下来了。

根据上面的安排,顾成华被任命为塞北省军区副司令,协助姜成才。

范德彪被任命为漠北综合训练基地司令兼外军模拟部队总指挥,负责组建最强磨刀石部队。

柳云龙和张华栋双双被调入总参谋部,担任作战指挥室第一科和第三科科长。

其他军官也都各有任命,被分别调往军方的各个要害部门以及其他军区。

虽然去的部门不一样,但是上面对他们这批有功人员都进行了提拔使用,即便是普通战士,也都进行了提干,至少都是连排级干部。

至于顾成华、范德彪、柳云龙等人,现在都已经是正师级以上的干部们,晋升最快的顾成华更是副军级干部了。

放眼全军,除了周扬外,再没有这个年轻的军、师级干部了。

在接到总政这边下达的通知之后,众人就知道真正分别的时候要到了。

此次一旦离开,以后再想回来恐怕就不容易了。

毕竟,从现在开始他们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要知道,第十八研究院是一个科研院所,他们的主业就是研发新武器新装备,合成营也好合成旅也罢,都不过是捎带而已。

这就好比金矿开采时,除了黄金外,还会冶炼出一些白银和铜。

虽然也有价值,但毕竟只是副产品,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主要产品。

而顾成华、范德彪以及柳云龙等人都是真正的军人,他们的发展方向在野战部队,那里的发展空间更大。

虽然很舍不得他们的离开,但对于上面的安排,周扬还是表示接受,并为顾成华等人感到高兴。

10月12日,在接到上级通知的三天后,第十八研究院为包括顾成华、范德彪、柳云龙在内的37名首批回国的官兵举办了欢送会。

欢送会结束之后,这些人便陆续离开第十八研究院,前往新部队赴任!

顾成华、范德彪、柳云龙以及张华栋四人是15日才离开的八宝梁镇,走之前四人一同来到周扬家,和周扬把酒言欢,畅聊一晚…

顾成华等人离开后,周扬再次回到了之前两点一线的生活。

现在的他虽然不用亲临一线参加科研工作,但管理一个职工干部总数超十万人的研究院,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好在周扬是一个习惯于放权的领导,研究院的其他领导各管一摊,职责明确,只有遇到无法决定的事情时,他们才会来找周扬。

所以,周扬的工作虽忙,但忙而不乱。

每天按时上下班,偶尔还能抽出时间视察一下各个二级单位,指导一下工作,甚至于每周还能抽出一天的时间陪陪孩子们。

日子倒也算过的平淡惬意!

很快,时间就到了12月下旬。

在过去的这两个月间,第十八研究院发生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三代机正式通过空军部门的检验,成为我国空军的制式装备,经航空委员会与军方共同协商之后,决定扩大第十八研究院飞机制造厂的规模,就地生产这款被命名为猛龙的三代机。

接到上面的命令之后,第十八研究院迅速做出反应,为三代机的生产做准备。

第二件事情是,经过几个月的沟通布局,华国、巴巴羊以及大户三国已经就东风三等武器装备的运输问题达成协议。

双方决定在87年初,正式进行武器装备运输。

在协议达成之后,第十八研究院就接到上面的命令,要他们在三个月内完成那10个合成旅的高端装备的生产任务。

第三件事情是电子工业部完成了对“高新技术发展计划”的调整和审核,正式向全国相关组织和单位进行印发。

与此同时,另一份魔改版的“南天门计划”则是在部分科研院所流传。

这三件事情对于第十八研究院来说,影响都极为深远,尤其是三代机量产这件事。

要知道在此之前,研究院明显的塞北飞机厂只能生产一种飞机,即预警机。

此外,他们飞机厂还能对山鹰直升机进行武装改造。

但问题是,预警机全军的采购量都特别小,到目前为止也就生产了8架而已。

而改造山鹰,除了塞北飞机厂外,辽沈和昌河两个厂子也能干,这就导致塞北飞机制造厂在全国范围内也没有什么存在感。

但随着猛龙战机的生产任务落到塞北飞机制造厂,一下子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子,一跃成为可以比肩辽沈飞机厂、昌河飞机厂、榕城飞机厂的大型飞机厂。

最重要的是,作为华国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三代机,空军对这款战机充满了期待,单单首批的订单就足足有48架。

而且周扬还知道,这款战机在性能方面虽然谈不上遥遥领先,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