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第997节(2 / 3)

间后,此时的半导体技术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再想追赶已经非常的困难了。

但周扬相信,如果这个时候按照这样的正确道路发展的话,效果肯定不一样。

现在就看上面有没有这样的魄力,毕竟这么做的话,可是要砸几十万人的饭碗。

贺部长略作沉默,然后说道:“周扬同志,你的这些想法波及的面有点广,我需要向上面汇报之后才能给你答复!”

“明白!”

这时周扬又将手里另一份计划递了过去,而后说道:“领导,这是我们研究院关于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初步计划,您可以看看!”

贺部长接过计划,然后再次看了起来。

过了一小会,他抬头问道:“你们要建集成电路洁净车间,而且还是建三万平米那种特大车间?”

“对,建集成电路车间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我们还要建晶圆厂和半导体研究所!”周扬道。

其实没有四机部的这个计划,在周扬的规划中,第十八研究院也准备建集成电路车间了。

毕竟第十八研究院很多设备都要用到集成电路,比如说机载雷达、炮瞄雷达以及预警机航电设备等等。

之前这些零部件他们自己不能生产,只能由京城和秦省等地的电子厂代为加工,良品率不高也就罢了,而且还经常断供!

现在上面既然准备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这对于第十八研究院来说就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趁着这个东风将建设集成电路的想法提出来,多少也能得到一些支持。

“想法很好,但是你知道建一个三万平米的集成电路洁净车间投资有多大吗?”贺部长苦笑着问道。

“3000万元吧!”

“嗯,看来你小子还没少做功课,保守估计3000万元!”

接着贺部长再次说道:“这么大一笔资金,就算是我想支持你们,也不好批啊!”

话音刚落,就听周扬咧嘴一笑,说道:“领导,钱我们可以自己想办法,只需要部里帮我们一件事就行!”

听到这话,贺部长心里不由得打了个突突,这小子看他的眼神不太对啊。

第1353章 闫耿北上门!

办公室里,谈话还在继续。

听到周扬的话之后,贺部长下意识的问道:“你想部里帮你解决什么问题?”

“项目审批权!”

听到这话,贺部长的心里顿时“咯噔”一下。

随即,贺部长看着周扬说道:“就知道你小子所图不小,没想到你小子竟然敢要项目的审批权?”

周扬叹了口气说道:“领导,我们此举也是没办法,现在我们半导体产业已经落后了,要是各个项目再像以前一样逐级上报审批,然后再返回下面实施,太浪费时间了,所以才希望部里能将项目审批权下放到我们单位!”

尽管周扬也知道,上面的这些主管部门管理或者说是拿捏下面这些单位的手段只有两个,一个是财政拨款,另一个就是项目审批。

不听话不给你批项目,再不听话就不给你钱,让你蹦跶!

现在让部里给他们下放项目审批权,这确实是有点难为贺部长。

但周扬也有自己的苦衷,主要是现在的国家单位办事的效率实在是太慢了,就像疯狂动物城的那只树懒一样,慢得让人心慌。

要是其它产业的话,慢点也没什么,但半导体产业慢了的话可是致命的,而且我们在这方面可是吃过大亏的。

前世,在一干国宝级科学家的强力推动下,国家决定在八五计划中启动“908工程”。

该工程总投资20亿元,目标是将我国的半导体制程突破到1微米。

而整个工程的核心是投资15亿元,在无锡华晶电子建设月产能12万片的6英寸晶圆厂。

如果我这个计划成功了,那我国在晶圆产能方面将会有一个重大突破。

但由于官僚体系拖延,908工程光是经费审批就花了两年时间。然后从贼鹰朗讯公司引进09微米制程,又花了三年时间。前后拖延五年时间,建厂再花三年,导致华晶电子投产即落后。

与此同时,华晶还要为此承担沉重的利息支出压力,后来不得不甩给台商经营。

而与华晶电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990年新加坡政府投资特许半导体,只用2年建成,第三年投产,到1998年收回全部投资,高效率的优势可见一斑。

“你小子真是给我们出了一个大难题啊!”贺部长叹了口气说道。

“领导,如果项目审批的问题解决了,我们愿意承担电子厂关闭合并后5万人的就业问题!”周扬道。

“5、5万人,你确定?”

“确定!”

5万人虽多,但依目前研究院的情况来看,也不是消化不了。

别的不说,单单一个电子八厂就能解决几千人,现在他们那边还要建显像管厂,又能解决几千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