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62章(1 / 2)

不是?

这特么是人能干出的事儿吗?

本以为送走了二皇子,已经不会有人再搞这种令人头晕崩血的损招,可沈渊大人,你过去一向光明磊落、雷厉风行,如今怎么也用起这等阴暗损招了?

不知道的,还以为二皇子没死,背地里偷偷给你支招呢!

沈渊这法子真的过于阴损了,若是他与太子强制行事,或是强制贬官,自然会引起群臣激愤。

那些新晋的官员见此情形会心生嫌隙,暗自思忖朝廷如此行事,往后自己又将有何下场,以致对上位者渐生疏离之感。

而朝堂之中的耆老旧臣,更是会寒心彻骨,仿若一腔赤诚尽付东流,多年来的鞠躬尽瘁却换来这等无端处置,怎不心灰意冷?

朝堂各方势力纷争本就不断,若是大臣的谏言再不被视听,那这王朝自然也会走向衰落,让大臣们对太子愈发没有信心,继而导致某些人生出异心,再生盛世淮之事。

可见帝王一意孤行的危害有多严重。

但现在,沈渊却另辟蹊径,用“暂时贬官”来将老臣们过去贪污枉法之事一笔勾销,而非直接抄家斩头和流放下放,给足了这些老臣们颜面,让人无法置喙什么。

既然无法置喙,就表明此法可行,可行就表明他们会被贬官到平城……

若这平城真的会在中伏天发生地龙翻身,他们岂不是就要死无葬身之地?那这跟直接砍脑袋有什么区别?

那些新晋升上来的官员,还有那些虎视眈眈的地方官,可都等着他们早些掉脑袋,为他们腾出空位儿呢!

众大臣纷纷苦哈着脸,抬臂作揖妥协了,“太子圣明,臣等赞同百姓迁移之策!”

第0287章 不要为难打工人,我信了你的邪啊

抗震工作开始了。

沈渊和谢瑾瑜根据前世的记忆,将各地的地震灾害数据复刻,以此确认各地的灾害情况。依据地和官路情况规划安全、便捷的迁移路线,尽量避开匪患严重的地区,并要考虑在沿线设置驿站和补给点,保障百姓在迁移途中的基本生活需求。

还要确认迁移的目的地,确保当地能容下十万百姓,提前准备充足的粮食、衣物和药物,避免因为生活物资不足导致百姓暴动,准备足够多的马车和牛车,以运输不便行动的百姓和不易搬运的物资……

这些都要交于户部与工部,抓紧运输抗震物资建立临时驿站点,并让德州、青州、沂州等地的木匠铺全数配合府衙,尽快将当地的木材等物资用尽,用来制造马车和牛车总比地震后成为烂木的好。

事情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朝堂上有沈渊、荆泽等人的配合,各部分工十分明确,抗震迁移的诏令被迅速发往东部各州,由带诏而去的官员监督立即执行,在规定的日子开始迁移百姓。

到这里一切顺利。

但正如谢承泽所言,百姓们不一定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小窝。

什么地龙翻身?

不信。

去了那边会给分发房屋和田地吗?

没有?不去!

当官的这是又要整幺蛾子了,他们这是想抢走他们的房产和田地啊!

那些人把山上的树都砍咯,说是做什么木推车,我看这分明是想在冬天冻死我们!要么就是想强制我们买那个什么黑煤,嘿哟,他们当官的,搞生意的,惯会用这招嘞!

不少百姓听信了,便拦着官府不让砍树,说他这是造天孽,直到官府发威,才骂骂咧咧的一步三回头的离开。

每天都有些离奇让人无奈的事情发生,还有些人趁机吃回扣,拖慢迁移抗震的进度,有些事情不好解决,便会通报给朝廷,向上请示。

这些折子都被谢瑾瑜扔在一边,对于那些愚民,他认为根本没有救的必要。

“孤已经尽力了。朝堂下了诏令,他们不愿意听也不愿意走,如此冥顽固执,孤要这样不听话的百姓作甚?”

烛光下,谢瑾瑜脸上的神色明灭不定,看起来极为的幽邃诡谲,“有人死了,那些活下来的百姓才会信服朝廷,更加忠于朝廷。”

沈渊认真翻阅着奏折,淡然自若的神色仿若谢瑾瑜刚刚只是放了个没味道的响屁,连头都没有抬,“哦,但二殿下想让这些百姓活。”

谢瑾瑜:……

“你不要拿二哥压孤!”谢瑾瑜阴恻恻地盯着沈渊,手中压着腰间的长剑蠢蠢欲动,“如果不是二哥嘱咐,孤早就杀死你了!”

沈渊终于舍得抬眼看了一下谢瑾瑜。

虽然这位太子已经不似从前那般儒雅亲和,性情也变得扭曲阴鸷,动不动就想砍大臣的头……

但好在,谢承泽的存在依旧能压得住他的暴戾,让他好好承担建安新帝的责任。

至于谢瑾瑜前世杀他一事。

沈渊心中微微叹了口气,他如今已经不在乎了,虽然不懂谢瑾瑜为何如此执着于谢承泽,但想必青年如此宠溺惯着这位太子,必然是有由的,就像前世谢瑾瑜若是杀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