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业发展的前提,是农业和工业的技术进步。单位土地能生产的粮食变多,就可以养活更多人口,而城镇和农村人口的增加,又会提高商品需求和推动手工业进步。
朱国祥不但带来了玉米红薯,而且还广置劝农官促进了原有农业发展。
现在的大明,北方普遍两年三熟,南方普遍一年两熟。
这种所谓的一年几熟,并不是专指主粮,也可以是油菜、大豆等重要经济作物。
如果按照正常的历史发展轨迹,想要做到北方两年三熟、南方一年两熟,那必须到了明代中期才能达成目标——这种农业进步,也是明代中后期工商业迅猛发展的必要前提。
常州知府王克家说:“从大明开国到现在,常州府成规模的市镇数量,已然增加了五成有余。好多农民不再去县城府城,而是就在老家的市镇做工。这个下邾镇就发展得很快,依托太湖养珠业,老百姓愈发富足了。”
苏州知府陈在庭不愿落下风:“苏州府的市镇数量,却是增加了七成有余,而且工场数量尤其多。”
“苏州本来就更富,好意思跟常州比?”王克家吐槽道。
陈在庭反问:“为何不能比?是你不敢比吧。”
王克家说道:“我若去做苏州知府,那里必然更加繁荣富庶!”